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4 >>

终于看到了传记电影《三岛由纪夫》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1-05-08 18:53:00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终于看到了一直想找来看的传记电影《三岛由纪夫传》,我是三岛的小说迷,从他的小说可察知,他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他的字里行间充满及两极意识的角力拉扯,他的审美观充满残酷的凄美。原来,他是由保守派外婆和开放派母亲养大的,难怪他的小说角色往往是一方面追求极致的阳刚美,另一方面既敏感又柔弱的男主人翁。电影也刻画了他的虐癖经历,可他在虐癖经历以前就写出了《假面的告白》啊,这点不解。

另外,演员只是一味表现出刚毅神色,根本就演不出三岛的矛盾性格,还有气质方面,简直不具有作家的气质啊。我看过三岛真人演讲的纪录片(收录在三岛执导的影片《忧国》的花絮里),他的瞳孔炯炯有神,言语充满知性,虽然动作不多,但隐约可感到是个执着的人,神色当中既刚愎又优柔。

备注:

我最喜欢的三位日本小说家分别是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我喜欢的是《爱的渴求》和《金阁寺》,我读过

肉体学校、心灵的饥渴、午后的曳航、潮骚、宴后、金阁寺、假面的告白、镜子之家、纯白的夜、美德的徘徊、禁色、春雪

附录:

Photobucket

三岛由纪夫(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与右翼思想家。

官僚家庭出身。6岁起在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思想上受日本浪漫派的影响,同时开始用现在的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1947年大学毕业后考取高等文官,分配到大藏省(财政部)银行局任职,8个月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49年发表《虚伪的告白》,奠定了作家地位。在他进入文坛的20年中,总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戏曲集《近代能乐》(1956)曾在一些国家公演,受到欢迎,他生前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Photobucket

三岛由纪夫 - 生平经历
出身
三岛由纪夫本名平冈公威,1925年(大正14年)1月14日出生于东京市四谷区永住町2番地(今东京都新宿区四谷4丁目),父亲名为平冈梓,母亲名为倭文重,是家中长男,妹妹美津子与弟弟千之分别是在1928年与1930年出

三岛由纪夫生。三岛的祖母夏子具有日本贵族血统,是水户藩藩主的外孙女,曾在日本皇室有栖川宫家中学习过礼仪,是个充满威仪但却很固执、神经质的传统女性,祖父平冈定太郎则是兵库县农家出身的文官,曾任桦太厅长官(桦太是日本对库页岛南部地区的称呼,其官职相当于今日北海道的行政首长)。三岛在上中学之前一直是与职掌家族大权的祖母同住,因为过分的保护与管教,构成他贫弱的体质与孤独、甚至有点女性化的人格特质。但是也因为祖母的薰陶使他有非常多的机会接触歌舞伎与能剧等艺文活动,再加上喜好西方文学的母亲之鼓励,而打下日后他在小说、舞台剧剧作方面能高度展现的基础。

幼少启蒙期
三岛从6岁开始,就在祖母的坚持下进入皇族学校学习院初等科(相当于小学程度)就读,并且在学院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诗歌与俳句作品。12岁时初等科毕业后进入中等科,加入文艺部,在1937年7月于校内文学杂志《学习院辅仁会杂志》的159期上发表散文作品《春草抄~初等科时代的回忆》(春草抄~初等科时代の思ひ出),并且在之后就读学习院中等与高等部的6年间,持续发表更多诗歌、小说、戏曲方面的创作。

1938年时,三岛在《辅仁会杂志》的161期上发表了他个人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酸模》(酸模(すかんぽう)~秋彦の幼き思ひ出)。隔年的1939年(昭和14年),对他影响深远的祖母在1月18日时逝世,享年64岁,而同年第二 次世界大战正式全面开战,但对于三岛的创作生涯最有影响的一件事,却应该是他遇到了担任其国文老师的清水文雄,后者可说是真正促动三岛正式进入文学界的伯乐。

1940年,三岛开始以“平冈青城”的俳号与笔名,发表了包括《山栀》(くちなし)在内的俳句与诗歌作品,他在诗歌方面的创作能力非常强,常常一天就可以写出好几首,因此在这年纪时就有能力发表《十五岁诗集》这般的合集作品。在同年的辅仁会杂志166期中,他发表了另外一篇短篇小说《彩绘玻璃》(彩絵硝子(だみえがらす))。

战时青春期
三岛由纪夫少年时期1941年,16岁的三岛获选担任《辅仁会杂志》的主编,开始撰写中篇小说《百花怒放的森林》(花ざかりの森),当时他的国文老师清水在看了他的作品后大表激赏,推荐投稿自己在参与的文学同人志《文艺文化》,并且使用“三岛由纪夫”的笔名,这也是三岛这名字正式豋场的契机。之后他陆续在该志上发表多篇各类作品,1942年他选择了学习院高等科文科乙类的大学预科继续升学,主修德语,并且持续与《文艺文化》的友人交流,而因此受到日本浪漫派文学的薰陶。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日本的处境开始急转直下,三岛由纪夫也收到征兵检查通知判定是第二乙种体位,需要随时等待征召。同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习院高等科毕业,受到天皇颁奖赠与银手表,与日本驻德大使馈赠的文学书三册。1944年10月,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百花怒放的森林》由七丈书院印刷出版,成为他的出道作品,从此以后他从一个业余的文学创作者正式进入了专业作家的领域。隔月他获得推荐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法律学科就读,主修德国法律,也由于这身份暂时免除受征召入伍的必要。

1945年日本在战局中已处于强弩之末的境地,三岛由纪夫终于还是被征召,首先是先至群马县隶属中岛飞行机的兵工厂担任勤劳动员,又马上被正式征入军伍。但由于在准备出发参战之前罹痪严重的感冒,军医误诊以为是肺病,结果被马上遣送回乡。他原本所属的部队在抵达菲律宾后,在战争中严重折损几乎全军覆没,使得三岛一直有自己是应该壮烈为国牺牲但却苟活的某种遗憾心态,这可能与他逝世前激烈的政治主张与最后戏剧性的自杀事件有所关联。

虽然逃过了死亡的命运,但是1945年对于三岛来说是很伤痛的一年,8月15日日本宣布败战投降,四天之后三岛在《文艺文化》的好友莲田善明,以陆军中尉的身份在马来半岛自杀。同年10月23日三岛的妹妹美津子因为伤寒病逝,时年仅17岁。种种打击,使得三岛陷入了人生的低潮。

进入文坛
1946年,时年21岁的三岛由纪夫,藉著继续写作来摆脱心中的伤痛。他带著自己完成的中篇小说《中世》与短篇

三岛由纪夫小说《烟草》到镰仓拜访日本当时的文学巨擘川端康成,在川端的推荐下,《烟草》一作在川端所属的镰仓文库杂志《人间》的第1卷第6期上发表,而且三岛也获得能自由参与镰仓文库的资格,经常性地在《人间》上发表作品,并且受到当时该杂志的主编木村德三之指导帮助。在川端康成的帮助下,三岛由纪夫终于获得晋身文坛一员的地位,因此对他而言川端是个亦师亦友的重要人物,两人之间的师徒之谊甚至到了死时都还有牵连。

1947年,三岛自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通过高等文官考试,随后进入大藏省任职,在银行局国民储蓄课服务。在这期间他也参与了大藏省财务协会的机构内部杂志《财政》的编辑,并且持续的在各种文学创作的刊物上发表作品,1948年9月,为了专心创作,他决心从大藏省辞职,开始一个专职作家的身份。辞职后他先是完成并发表了生平第一个长篇小说作品《盗贼》(真光社出版),并且开始著手新书《假面的告白》(仮面の告白)的撰写,这本书在1949年7月正式付梓由河出书房出版,是三岛由纪夫以专业作家的身份,第一本发表的小说作品。

1950年三岛出版长篇小说《爱的渴望》(爱の渇き,新潮社出版),这段期间他开始尝试以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来作为创作对象,例如当时他开始撰写的长篇《青色时代》(青の时代)就是以一个东大学生当地下银行社长,最后因为失败而自杀的事件作为题材。这一年7月发生见习僧人自焚并放火烧毁京都鹿苑寺(金阁寺)的重大社会事件,这件事也由三岛取材、日后成就了他毕生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

除了诗词、散文与小说等文学创作外,三岛对于戏曲方面的创作也有高度的兴趣。他曾编写过《彩虹》(あやめ,1948年5月),《火宅》(1948年11月)与《灯台》(1949年5月)等戏曲剧本,其中《灯台》一作还实际

三岛由纪夫由大阪放送剧团在第四回的关西实验剧场中公开演出。1950年时他又完成《魔神礼拜》与《近代能乐集》的第一篇--《邯郸》(邯郸(かんたん)~近代能楽集の内)等两部戏曲作品,在这年的9月时,三岛加入了包括岸田国士、福田恒存、小林秀雄、千田是也、大冈升平与中村光夫等文坛名人所组织的“云之会”(云の会),以“文学立体化运动”作为他们的主要宗旨,是个以演剧方面的活动为中心的组织。

由三岛担任剧本原作,或以他的作品改编登上大萤幕的情况,对于像这样多产的作家而言是正常的,但是除了电影原作外,三岛由纪夫还有个比较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电影演员。他的个人首次大萤幕登场,是在1951年8月29日上映的《纯白之夜》(纯白の夜),这部由松竹大船摄影所出品,大庭秀雄导演的电影是由三岛担任原作,并且在影片中担任了特别演出。

1951年年底,三岛发表了长篇小说《禁色》的第一部(新潮社出版),与《夏子的冒险》(夏子の冒険,朝日新闻社)。其中因为《禁色》的男主角是个同性恋者,在当时保守的日本社会是较为耸动的题材,因此时下的舆论都将故事中的主角视为是三岛本人在性向方面的影射。在完成了《禁色》第一部之后,在朝日新闻出版局长嘉治隆一的协力下,三岛获得朝日新闻特别通讯员的记者身份,于12月25日自横滨搭船出海,开始他环游世界一周的旅途,并在1952年5月10日回到日本。这次的旅行是三岛毕生第一次出国,对于他而言,在希腊所获得对于西方文明的美学经验,可能是造成他日后作品重大转戾的关键。他在1952年的10月发表游记《阿波罗之杯》(アポロの杯,朝日新闻社出版),记述了他的见闻与对于美的观点。

登上巅峰
1952年对于三岛来说是个很多产的一年,不过因为他的环游世界之故,这一年之中大部分发表的作品,都是游记型态之作。不过,他仍然没有忘却纯文学的创作,在归国后不久完成了《禁色》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秘乐》(秘楽(ひぎょう)~禁色第2部,在隔年9月由新潮社出版)。1953年1月《夏子的冒险》同样由松竹大船进行了电影化,随后发表长篇小说《日本制》(にっぽん制,朝日新闻社出版),并且开始为了长篇小说《潮骚》的取材,拜访位于三重县的神岛。潮骚一书在1954年6月由新潮社出版,并且开始电影化的工作,于10月由东宝完成拍摄而上映。小说与电影在推出后大受好评,该年年底新潮社成立第一届的新潮社文学赏,三岛靠著《潮骚》一书拿下首届的大奖。

1955年,时年30岁的三岛,感受到自己对于美的憧憬,开始上健身房运动,以期将自幼以来孱弱的身体改造得强健,让自己不再为肉体的自卑而感到困扰。此心态其实与他在这一年中潜心撰写的长篇名著《金阁寺》有所关联,因为该书中的主角就是一个自惭于外表上的猥琐但又崇尚极致的美,导致内心扭曲与幻灭的少年,可以说作者在现实中的想法,完全是与他的创作内容互相呼应。

1956年是三岛最丰收的一年,经过了一年的潜沉而完成的《金阁寺》在10月由新潮社出版后,获得惊人的回响,在同时他的戏曲作品《鹿鸣馆》在文学座创立20周年纪念会上公演,可说是两面风光。但他与日本大学拳斗社的

三岛由纪夫小岛智雄结识,开始为期8个月的拳击练习,可能才是很难与一个作家有所关联的特殊作为。这一年,三岛的《潮骚》一书被翻译为英语版(英语书名The Sound of Waves,译者Meredith Weatherby)在美国出版,是他的小说第一次被正式翻译为外语版本。

1957年1月,三岛以金阁寺获得第8届读卖文学赏的大奖,在这一年中,三岛开始了他与西方文学界的高度互动。这年美国的日本文学家唐诺•金恩(Donald Keene)将三岛的《近代能乐集》翻译成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特别邀请三岛到美国参访并且在密西根大学以《日本文坛的现状与西洋文学间的关系》(日本文坛の现状と西洋文学との关系)发表演说,之后前往拉丁美洲游历后再长住纽约,直到隔年1月才返回日本。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得主是川端康成,三岛在第一时间得知得主不是他,脸色铁青一言不发驾着自家跑车上高速公路奔数小时,显见未能得奖对他打击极深。

自杀
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深为赞赏,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外国非常不满。三岛1965年以自己的小说《忧国》为蓝本自编自演的同名电影预示了他的结局。影片中一位忠于天皇的日本上尉在1936年的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杀。1968年,三岛组织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声称要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且保卫天皇。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三岛于1970年11月25日将他政变的计划付诸实施。当天三岛交付了《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随后带领4名盾会成员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将师团长绑架为人质。三岛在总监部阳台向800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呼吁“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推翻否定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以保卫天皇和日本的传统,但是没有人响应。

三岛由纪夫三岛随后从阳台退入室内,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三岛由纪夫在额际系上了写着“七生报国”字样的头巾,用白色的布将预备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紧紧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个很大的伤口,肠子从伤口流出来。随他同来的两位盾会成员之一的森田必胜用名刀“关孙六”为三岛进行介错,但连砍数次都未能砍下他的头颅,三岛由纪夫难忍痛楚,试图咬舌自尽,第四次介错改由学习过居合道的盾会成员古贺浩靖执行,终于成功。之后森田必胜也切腹自杀(亦是由古贺浩靖进行介错)。其它三名成员依“委托杀人罪”各判处四年的有期徒刑。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时,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但没见到尸体。这个事件让川端很受刺激,他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他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一般推测是川端认为三岛自尽是因为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也为此疚责自己间接害到三岛轻生故跟随自尽。早在一个月前的十月,三岛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照摄影展,标题“玫瑰刑”,好友纽约大学参展并作评,在三岛自尽后这位美籍好友教授分析三岛动机:他认为三岛心中过于右翼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成“救国妄念”遗害三岛,他认为摄影展里三岛照片,大量模仿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被迫害刑求模样,就已经透露他想为武士道殉道的企图。

三岛由纪夫 - 人物评价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还演过电影,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45岁时自杀。一生留下很多作品。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比较多的说法,认为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虽然有人指出他的日本军国主义倾向,但依然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三岛由纪夫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依然被视为迄今为止日本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他被称为天才,因此,一些关于天才与自杀的理论,也常借助三岛由纪夫而罗嗦鼓噪。总的来说,从日本到中国到国际社会,评论界对于三岛由纪夫的评价大都处于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状态。

三岛由纪夫三岛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安部公房以及后来的得诺贝尔奖的大江健三郎等都是在国际间闻名的日本作家,其中三岛的影响力是最大的,除了因为他自己积极费心努力,让自己追求美的小说等是被翻译成最多外语版本之外,他的戏曲作品如《沙度伯爵夫人》,或是《近代能乐集》等不断在日本以及法国等诸外国上演,是最为多采亮丽的一位作家,但是因为他的自刃的死法,与芥川龙之介或是太宰治选择相当文学的神秘的死之仪式不一样,三岛在自己四十五岁,知名度已经登上世界顶峰,成为「世界一百人」中唯一被选出来的日本人,他的艺术家地位屹立,美国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等,但是在此当儿,他对进行军事训练的右翼团体的同志留下檄文,并在辞世之歌托付了自己「谏世」的感怀,并冲进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室,然后在阳台上呼吁自卫队队员起义,然后用日本传统的方法自尽,因为是如此的死法,让三岛文学从他死的煞那起便逆光四射,如果不将三岛由纪夫的死冷静地客观化的话,是无法正确地认识三岛文学的。

[ 點閱次數:23827 ]

英雄?真实?当电影沦为政治工具,911事件成为洗脑广告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1-04-27 12:19:34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剧情:

用另一个角度,另一段历史,来怀缅9•11,来激励人们继续齐心向前。

  就在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遭到恐怖袭击的那个黑色日子,新闻报道了一场灾难——93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之后坠落在宾夕法尼亚洲,机上45人全部罹难。

  社会广泛猜测,航班上的恐怖分子本来打算把飞机用以袭击华盛顿。然而机上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员却一致抗敌,力挽狂澜,以自己的牺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

  尽管有详尽的研究表明这次事故由恐怖分子自己操纵,人们还是把牺牲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看成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感想:

看描写911事件的灾难英雄片《战栗航班,United 93》(2006)让我生气,再读那些“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影评更让我难过,电影的意识形态洗脑力量真的很强大!

美帝侵占伊拉克是为了石油利益,却很聪明地把侵占行为宣传成“正义”之师,通过媒体将伊拉克妖魔化,仿佛反美国政府帝国主义完全是恐怖分子!

我不想为阿拉伯偏激种族主义者正言,同时我也不会轻易愚蠢地相信美帝的谎言,可怜的是,阿拉伯以及美国的无辜平民沦为政治夹心饼!

不过,

美国民众对待911事件却分两派。

一派相信911事件确实是中东恐怖分子报复美国帝国主义的行为,大声谴责恐怖主义,支持美国政府随后推行的极端反恐政策(只要当局怀疑你是恐怖分子,你就可以被直接扣查,不需要经过法庭)。

另一派却认为911事件极可能是美国政府的阴谋,质疑当局为何没有将真相透明化,他们找了许多资料来支持其论点,如:世贸大厦在被飞机撞击以前,早就有人听到大厦内部传来爆炸声导致大厦崩塌;他们提到疑点,一架飞机如何能使坚固的钢铁大厦如此轻易地崩塌粉碎?而且,飞机并没有被骑劫,事后被逮捕的几名阿拉伯人都被当局悄悄释放。并且,911事件死亡人数的统计并不属实,是美国政府捏造出来的,所谓的恐怖袭击其实是美国政府的黑手幕后操作的一场戏。

怀疑911事件并不是恐怖袭击那么简单的纪录片有:

《华氏911》

Photobucket

《资本主义:爱的故事》

Photobucket

《时代精神》

Photobucket

等。

那么,

究竟911事件纯粹是恐怖分子的报复攻击行为,还是美国政府的政治戏码?目前仍是一个谜。真相会有曝光的一天吗?而人民应该相信美国政府,还是不相信?

附录:

1.

“911”遇难者人数
  
    纽约——世贸中心:2556人
  
    撞击世贸大楼的两驾飞机上的乘客及机组人员:343人
⋯⋯  
  
    华盛顿——五角大楼:125人
  
    撞击五角大楼的飞机上的乘客及机组人员:64人
  
    宾夕法尼亚——坠毁飞机上的乘客及机组人员:44人
  
    总计——3123人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恐怖袭击。“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要求“基地”组织的庇护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拉丹交给美国处置,但是这个要求遭到塔利班的拒绝。
  
   美对阿军事打击于2001年10月7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美国及其盟国在阿的周边部署了近8万人的兵力,其中美军约5万余人,先后出动了5个航母编队、4个两栖戒备大队以及500多架战机。通过军事打击,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基本上摧毁了“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网络。
  
⋯⋯   截至目前阿富汗平民死亡人数已超过10000人
  

2.

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战争,美军仅用了不到4周的时间就顺利占领包括首都巴格达在内的伊拉克主要城市,并于4月15日宣布萨达姆政权已经瓦解。

大家都被美军比较顺利地占领了伊拉克的主要城市这个现象迷惑了,事实上,这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这是我们反思这场战争并吸取教训的关键。自1991年以来,美军在伊拉克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沙漠之狐”和此次美国占领伊拉克的战争,其间美国还对伊拉克进行了不间断的军事轰炸及严密的经济和军事封锁。这些应该也属于这场战争的范畴。因此,从时间跨度上说,“美国侵伊战争”不只是刚刚过去的短短的4周,而是12年。2003年3月20日以来发生在伊拉克的战争不过是一场长达12年之久的战争的继续。

  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时,其国力基本还处于一个鼎盛时期。当时伊拉克的不但非常富有,而且军事力量排名世界第四。而且,萨达姆作为阿拉伯民族复兴梦想的化身,在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都具有崇高的威望。这也是萨达姆以伊拉克的“少数民族”统治伊拉克将近30年,而没有被伊拉克人民抛弃的原因。换句话说,伊拉克人至少在1990年以前是相当团结的。老布什在海湾战争中没有一鼓作气推翻萨达姆政权,国际制衡是一个方面,但主要还是得益于伊拉克的自身强大和团结一致。美国人当时不敢冒险,只能见好就收。

  但美国垂涎伊拉克石油由来已久,占领伊拉克是其根本国策。美国人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准备。美国借用联合国的名义通过决议,禁止别国和伊拉克做生意,禁止伊拉克石油出口,禁止伊拉克武器进口,这些措施不但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封存到了美国人能够使用的时候,而且阻止了伊拉克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必然导致伊拉克军事力量的衰退,10年的封锁,是伊拉克经济和军事逐渐溃烂的过程。在这10年中,美国还以联合国核查的名义,销毁了伊拉克稍微具有威胁的武器,并通过在核查团中安插自己的间谍,掌握了伊拉克的一切秘密。在这10年中,美军还霸占了伊拉克的领空,生生扼杀了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在这10年中,美军保持了不间断的轰炸,使伊拉克的雷达及防空系统遭受重创,以致我们在战争中几乎看不到伊拉克有效的防空,美军战机可以在伊拉克上空自由来往。10年的封锁在给伊拉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灾难,这严重动摇了伊拉克人民的自信心,也从根本上破坏了萨达姆政权的社会基础。伊拉克人民团结一致的景象不复存在。总之,美国用了10年的时间,将一个繁荣强大的伊拉克变为了一个经济处于崩溃边沿(或者已经崩溃),内部矛盾重重的伊拉克。

  
备注:以上数据只是从网上获得,是真是假,谁知道?

[ 點閱次數:16244 ]

城市人需要洗涤的生活场域——看本地电影《 美丽的洗衣机 》有感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1-03-27 12:06:19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剧情简介 · · · · · ·
  由一个普通的二手洗衣机出发,转转转,由沉闷的办公室生活转出奇情谋杀计。主角的同居女友离去,还带走了洗衣机,自此他的生活被洗衣的死板所占据。一天,神秘的女子出现,她搭上人家的父亲,导致有人要除她而后快。而这一切都无辜地把主角拉落水。类型的惊喜变化是李添兴的拿手好戏,全片摄影冰冷洁亮景物井井有条,却蕴藏莫名的自闭、不安与恐惧。2005年曼谷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 最佳亚洲影片。

影评:

你曾否察觉?作为一名城市人,你一直寄活于三个生存空间,即房间,办公室,和购物广场——你的私人场域,社群场域,和消费场域。这三个空间架套成了你生活的主要结构。

《 美丽的洗衣机 》(2004年马来西亚独立电影,李添兴导演)令人欣赏就在于,我们往常寄栖的三个生存坐标系,却没有一部影片真正为其刻画描写,它们最多只是剧情里需要的某个次要背景。但无可否认,这三个场域占去了我们的生活的大部分时光。《 美丽的洗衣机 》还原了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状态,让电影不纯粹扮演现实里造梦的迷幻药丸,深掘存在内里,投射出人们精神异化的宿疾(焦虑症,暴躁症,忧郁症,失语状态,恋物癖,购物狂,情欲异常,疏离感,人格冷漠。。)

李添兴(James Lee)可谓是马来西亚独立电影浪潮最早出现的导演,其主题风格类似蔡明亮对都市人际疏离及光怪陆离一面的凝视关注,但李添兴同时也加入本身的元素:黑色荒谬,慵懒人格化的演绎风格,面无表情带着忧伤行尸走肉一般的角色,以及寥落交谈的办公室场景。其电影的黑色冰冷心理氛围比蔡明亮更为凝肃森凉,吊诡的是,大部分场景却又是白亮亮的画面。

来西亚独立电影浪潮于90年代崛起,至今仍在推动中。说起马来西亚的独立电影其实很悲哀,不获官方资助,也没有正规的电影拍摄学院训练体系,很多时候都是一步一步在走在摸索。大马独立导演有李添兴, 何宇恒,陈翠梅,刘成达,Yasmin等人。当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李添兴,因为他的作品最具有个性及风格。

————————————————————————————————————————————————

人物介绍

Photobucket

李添兴,1973年出生于Ipoh。被称作马来西亚数码电影制作的领航先驱之一。他曾参与35部电影制作,分别担任过制作人、导演或摄影师。

李添兴以奇特独有的艺术情感著称,他拍摄的数码电影是近年各区域电影节中的参展常客。迄今最著名的作品《美丽的洗衣机》,在2005年曼谷电影节中获得东南亚最佳影片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2009年他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校园鬼降疯》(Hysteria)成了全国最卖座国产电影。李添兴的最新数码电影《黑夜行路》(原名‘Call If You Need Me’) 在2009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电影组别中荣获银奖。没拍电影的时候,李添兴以担任电视剧导演谋生。

李添兴(James Lee)的作品有:

四人夜话 (2004)

美丽洗衣机 (2004)

念你如昔 (2006)

当我们同在一起 (2007)

等爱 (2007)

校园鬼降疯 (2008)

大马十五 (2009)

黑夜行路 (2009)

作为导演的电影作品(数量:21)
Call If You Need Me ------- (2009)
黑夜行路(港) Histeria ------- (2008)
当我们同在一起 Things We Do When We Fall in Love ------- (2007)
Waiting for Love ------- (2007)
Before We Fall in Love Again ------- (2006)
A Moment of Love ------- (2005)
Bernafas dalam lumpur ------- (2005)
Mei li de xi yi ji ------- (2004)
四人夜话 Visits: Hungry Ghost Anthology ------- (2004)
Mei you ai re je ------- (2004)
Teatime with John ------- (2003)
Chai jian ------- (2003)
Emu Kwan's Tragic Breakfast ------- (2002)
You fang chu zu ------- (2002)
Snipers ------- (2001)
Sunflowers ------- (2001)
Ah Beng Returns ------- (2001)
Beautiful Man ------- (2001)
Survivor ------- (1999)
Think Positive! ------- (1999)
Ah Yu's Story ------- (1998)

————————————————————————————————————————————————————

附录:

女人美丽如洗衣机?--李添兴(James Lee)的两性世界
张小澜

李添兴在本地独立电影上的用功与积极开拓是有目共睹的。每次看他的作品,虽然不是飞跃式的进展,但都有一步一脚印,予人以诚诚恳恳的在自己艺术园圃里辛勤耕作的印象。这次最新的《美丽的洗衣机》当然也没有给人太大的意外,但对电影风格、象征元素的锤炼上有了较之过往更为洗练,成熟的展现。

其实《美丽的洗衣机》从故事结构和精神面貌上来看,颇似他早期的《Sniper》。《Sniper》叙述的是一个杀手的枪遗失了,而后相续为几个路人所检获,展开了一连串荒唐的城人狂想。指涉权力意义的枪支每到不同人的手上就繁衍出一个因人性过度压抑而借机反扑的故事,向我们搬演了个物质文明底下,人性支离破碎的城市残酷物语。当时的李添兴很明显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拍摄手法只能以粗糙、简陋、拙劣的模仿概括之。

《美丽的洗衣机》也有类乎于此的叙事方法。一个神秘的女子辗转迁流于两个男人之间。她好比是一个中介,炸药的引信,爆发出了不同的男人对女人殊途同归的欲望。理想中的女人是上街时的陪衬物、性欲的客体、语言思想的缺席者,在片中更重要的是--永不言倦,劳动型的类机械品,仿如一台洗衣机。

李添兴以一种冷漠、不带感情的影像氛围经营,在影片的前半段达到最高峰。刚失去女友的男人不问神秘出现在其寓所的女人的出处,只将她当作签了全身合约的印尼女佣般的使唤,她可以全天候的做家务,然后摇身一变为陪男人逛街的性感尤物。一幕很惹笑的场面是在超市购物时,经过的陌生男人垂涎她的美色,一路跟来,之后却发觉女人的男人早已刺猬般竖起敌意,警告物有所属,不得侵犯,很幽默的将埋藏在文明外衣底下,男性在两性关系上的动物性和女人被物质社会商品化的危机双重暴露出来(她就和架子上陈列的千篇一律的货品没两样)。接下来她也是男人的凝视物。瞄准女人的数码相机一次又一次的发泄“你被我拥有”的谵妄。男性物化女性的批判观点可说是异常明显,将女人的困境类比为洗衣机确实是击中要害。

到了影片后半段,则是丧妻的老人、他的儿子、女儿与神秘女人关系上的多重展现。孤独的老人需要人照顾,于是女人又成了最佳的看护。可是,老人在面对自己的情感欲望时只能戴上超人面具,在成为“非我”的状态下,安然于东方社会的老年人所忌讳的“性”和“爱情”。

很容易预料到的是,老人对待女人的方式虽没有前一个男人的冷酷,却也是笨拙可笑的,有两场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其一是他很粗鲁的叫她放下手上的工作休息,并说吸尘器很吵。其实这透露了东方男性对女人经常通过曲折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东方世俗道德规范就使得老人不欲直接表露对她的渴望,而是用自上而下顾全了男性“尊严”的命令语气来暗示完成。另一场是老人戴上面具照镜子,检视臃肿的肉体时想象自己对异性的性吸引力。不难想象到了最后,两人的主仆关系囿于一方的僵化而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女儿在这个时候开始恐惧自己家庭地位的丧失,不再担负起偶尔来访时照顾老人的责任,隐晦的指出女性要获取社会的认同很多时候是靠对家庭的照顾能力而定。这种地位的丧失必将造成对另一个女人的愤恨,致使悲剧的发生。

儿子的出现倒是说明了人与人沟通的可能。他对神秘女人的好奇关切,是片中唯一散发出人性气息的部分,女人甚至回报了给他一个吻。可是这样“人性化”的观点是颇为片面刻板的,因为男人对女人的关怀备至很可能只是在父权文化教养下,男人对女人必须具备“正确”的君子风度。再者,女人积极的反应,似乎也予人一种女人对“好男人”感恩戴德的印象。

与此同时,李添兴电影里的一些缺憾也是明显的。很容易察觉的是电影里人物情感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处于绝缘的状态。除了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个人的情感完全是麻木不仁的,在电影的前半部达到了极致,每一个人物好象是同一个模子制造出来。这说明了导演并不关心剧中人的形塑,亦可算是他批判观点的符号化,以单向度的人来呈现荒芜的男性世界,将其他的可能化约成种种施虐行为的演练,可咨探讨的余地不多。幸好这种情况在电影的后半部收敛了不少。以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进行铺展,显然可以牵连更广泛的议题,在多元辩证下深化电影的观点。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这造成了《美丽的洗衣机》前后风格上的断裂。这种断裂不只是体现在格调上,也体现在对白的运用上。电影前半部是李添兴汲汲营造的“标准华语”对白,后面则是广东话,何者更为容易让我们接受?当然是后者!我并不是排斥华语的运用,而是必须使用大马华人的“华语”才能真正表达出生于斯的气息,而且,什么样的人大概也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归属,上班族在我们的眼里说的大概是广英参半,华人黑社会分子大抵是说方言的居多。如今却一统到“标准华语”底下,偏偏又让人觉得演员很努力的说了,却还是连“标准”的边也抠不着,个中的别扭尴尬真让人受不了。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三个可能。第一是和李添兴的英语教育背景有关,对中文抱有一种“语言的想象”,非血统纯正的中文发音不可才足以明示这是一个华人的社会。第二个可能是怕华人观众不接受发音不准的中文电影。第三是他是舞台剧摄影师出身,习惯舞台剧对白语言的运用。无论如何,电影作为取材现实世界的艺术媒介,李添兴有必要去破解以上的迷思,才能更精准的刻划他身处的多元文化的社会。

再留意其电影风格的话,不难看出他深受蔡明亮的影响,几乎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蔡的典型手法,例如沉滞压抑的运镜、对事物的偏执、人之间沟通的无能、故事性的淡化、没有明显的人物性格。由于这样刻意求工,企图表现出蔡明亮电影独有的韵味,导致李添兴的作品斧凿处处,他的吉隆坡和我们眼中的吉隆坡,就因为不断削减现实的元素以达至某种纯净的,类似蔡明亮的电影氛围的效果而产生了陌生化的作用,成了一个不知身在何处的电影世界。当然,李添兴这样的意图可能是为了一个更具普遍性意义观赏,故事发生的场景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不局限于此地。但是,本地观众的认同度势必也会降低,对电影所提出的问题的警觉性恐怕也来得弱。

我想李添兴若要更上一层楼,必须抛开蔡明亮这个包袱,放胆去探索其它的可能拍法,才能展现身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试验精神和宽阔视野。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李添兴已能够表现出作为一个导演驾驽电影语言的能力,而且毫不含糊的传达了个人的观点。

[ 點閱次數:16982 ]

谁不犯罪?谁能宽恕?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1-01-11 16:29:07
Bookmark and Share

片名: El crimen del padre Amaro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 神父禁恋
片长: 118 分钟
制片国家: 墨西哥, 西班牙, 阿根廷, 法国

  年輕而心懷理想的神父阿馬羅被大主教派往墨西哥一個偏僻貧困的小村子,輔佐已在當地任職多年的本尼托神父。小鎮平靜的外表下一藏匿著許多秘密。本尼托神父在這裡頗有勢力,他一直保持著與旅店老板、寡婦桑加娜裡的情人關係,還以開醫院之名替當地的毒品商人洗黑錢,而他總能為自己的劣行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另一位被開除教籍的自由神父納塔裡奧則是名激進分子,山區農民在毒品商的壓迫下甚至不能栽種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他為與之對抗,支持遊擊運動。最初阿馬羅隻是冷眼旁觀這種種的腐敗與醜惡,但不久之後他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罪惡的漩渦中……

 

原创影评:

探讨人性原罪和宽恕:圣人也会犯罪,宽恕谈何容易。我们都有罪,因为我们自私,妄语,奸淫,贪婪,妒忌,愤怒,偏袒,傲慢,虚荣,幼稚无知。。。
  

  要指责他人Being an Accusing People真的很容易,我没有错全是你的错你该下地狱云云,但扪心自问吧:你(我)自己是否完全没有错?难道别人错完你就一点错也没有?

  

  观众不该只是单单看到阿马罗小神父的罪,而也应该看到更深的一层,即在事件的泥土之下,罪的野草是如何扎根的。小神父的身边,有老神父的奸淫例子在前,而老神父的秘密也一直没被揭穿没被对付;再加上少女一再诱惑,少女前男友一再敌意相迫;同时,他必须为主教清理种种麻烦而感到心力交瘁,此时的他需要爱的温暖,也因此走上了奸淫的道路。(开始时他和少女都认为他们之间是真爱,但后来却慢慢地沉溺于肉欲而无法自拔,并且为了守住秘密而牵连害了他人和自己)

  

  其实,影片里所有人都犯罪了:少女不该诱惑小神父在先(奸淫之罪)(圣经里夏娃诱惑亚当,两人因此被逐出天堂从此堕落凡间),小神父不该为了掩盖秘密而牺牲他人(自私之罪),老神父不该暗地收下毒贩的黑钱来改建大医院(贪婪之罪),教堂跑腿不该随便背后说人是非滋生事端(妄语之罪),信徒老婆婆不该纠众攻击异教徒作为报复(愤怒之罪),市长妻子不该为了维护教会名誉而嫁祸无辜的人(偏袒之罪),少女记者男友不该因女友移情别恋而爆粗(妒忌之罪)等等。。

  

  唉,世人要犯罪实在太容易了。

  

  以前年轻时每次听到基督教徒说每个人都有罪”“你知道你的罪吗都会觉得纳闷不解,他们为何那么说,我有什么罪啊,我又没杀人放火。如今年级大了,对世道人心总算有些了解,才明白个中道理。是啊,我们都有罪。谁不会犯罪?这罪,并不是指法律上的罪,而是指自私,妄语,奸淫,贪婪,妒忌,愤怒,偏袒,傲慢,虚荣,幼稚无知。。。

  

  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督教里,告解曾是重要的一环。告解的目的在于让世人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承认之,改善之,从而减少这世间的迫害事件。不过,要世人知罪,不再犯罪,宽恕他人的罪,难啊。而罪更是蔓生罪,罪罪相扣,如野草滋生,一个人置身共谋共罪的大环境,要不犯罪,谈何容易啊

 

 

[ 點閱次數:17334 ]

梅花之歌和台湾老电影的特点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1-01-04 10:54:21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梅花》,台湾于1976年拍的抗战片,有点类似政宣片,虽有煽情之弊,但比较起大陆的《小花》,台湾老电影的那份浓淳的乡土怀旧情怀,及儒家礼义敦厚精神,毋宁更具隽永之风,及饱含大山大水山高水长的胸襟。我就是喜欢台湾老电影这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名长辈身穿长袍在桥上凛然就义却不改道貌岸然那一幕,还有每当梅花之歌响起之际。梅花之歌虽然是用来煽动观众情绪的,但如果你细心聆听梅花之歌的曲调,那低沉悠远的嗓音之中有一股厚实感啊。这层乡土厚实感,是老电影之所以最令我眷恋的元素(尤其是在这个缺少精神而轻浮的年代)。侯孝贤的早期电影如《恋恋风尘》《童年往事》,正是台湾乡土老电影集大成者。

大陆电影就是缺乏这种情怀和精神。就连韩国老导演林权泽的《悲歌一曲》《醉画仙》《千年鹤》都能拍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般的儒道之风,怎么大陆电影界硬是没一人能拍出呢?这算是一种遗憾了。

我喜欢看怀旧电影。旧时代的人仿佛是永不褪色的旧照片,总是怀有令人憧憬的真挚淳朴的人格、隽永温存的情感——在怀旧电影缓慢而安静的叙事节奏里,悲欢人生虽然经常饱受岁月变故的侵蚀,但并不存在快餐式的情感;即使命运如岁月里的砂石磨砺着世间人事,可是那份淳朴和隽永的情感,却一直都将停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后记:

对于大陆和台湾老电影的差异,其实最根本的因素,恐怕和政治立场(共产党和国民党)脱不了关系。我近来看了一些文革电影和大陆老电影,突然有所明白。不是说共产党不好,但有功也有过,不该一味歌功颂德,同时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看历史才较中肯。而中华传统文化有好也有不好的,但恐怕都一律被文革扫除了。大陆电影无法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总是叫人惋惜。我不知道大陆人怎么看,但海外华人同时接收来自中港台的影响,我常常都会从港台电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并且很喜欢。。

备注:

《梅花》曾荣获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音乐五项大奖,并获得哥伦比亚16届国际影展加达利那奖。导演刘家昌所创作的同名主题歌曲《梅花》,传颂一时,至今台湾仍有不少人能朗朗上口。有议者认为梅花迟至二战结束后的1964年始成为中华民国的国花,因而批评曲中「它是我的国花」一词有时空倒置之疑。但亦有一说认为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即曾将梅花定为国花,当时的台湾当然有机会得知,因此并无不妥。

附录:电影《梅花》主题曲

  
  
  梅花 梅花 满天下
  
  愈冷她愈开花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巍巍的大中华
  
  
  
  看啊 遍地开了梅花
  
  有土地就有她
  
  冰雪风雨她都不怕
  
  她是我的国花
  

[ 點閱次數:16592 ]

从记忆碎片到盗梦空间——诺兰对意识悖论情境的探讨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0-08-26 13:18:50
Bookmark and Share

《盗梦空间Inception》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啊,此类意识科幻电影,向来少产,印象中只有《少数人报告Minority Report》《入侵脑细胞The Cell》《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 Floor》。不过,我还是有失望之处。我本身特别喜欢的科幻电影,都是能发挥最大想象力之类的,如《骇客帝国The Matrix》《时间裂缝The Langoliers》等。《盗梦空间Inception》逾两个小时的画面大量充斥动作场面,占据了此类故事可以发挥的空间。大概是被电影海报误导的吧,我是期待诺兰可以发挥更多想象力,在视觉空间风格上可以去得更远,我很喜欢女设计者最初进入盗梦空间的城市梦幻场景(她依照自己的意识和想象创造城市场景),以及后面部分第二层梦境小帅哥在酒店空中上下漂浮空间大乱的场景,但我觉得视觉风格仍然不足,影片太过注重动作戏,以致于削弱了想象发挥空间的篇幅。

 

 

诺兰(Christopher Nolan)是个能够在类型片当中拍出创意和启迪的导演,他的前作《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出乎意料地好。陆续看了导演的《记忆碎片》《白夜追凶》《蝙蝠侠前传:开战时刻》《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综合这几部作品的共同点,我发现他对人类的意识论(Mind  Paradox)(备注: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真的相当关注。意识让我们比其他动物更高一等,让我们区别是非善恶爱憎虚实,但灰色混沌区域总是存在的。如果我们有日再也无法区别,那会是怎样的世界?诺兰刻画了这么一个Paradox情境,一个似是而非善恶不分爱憎交加假可乱真的困境。在《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诺兰为我们刻画了善恶的论情境。最新的这部《盗梦空间Inception》则探讨了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论情境。

 

 

结局是虚是实,是影片留给观众讨论的开放题。陀螺如果一直不停旋转,就表示男主角仍滞留在梦境迷失区域或潜意识区域(Limbo);如果停下(因为地心引力),就代表男主角已经回到了现实环境。有部分观众倾向于认为男主角回到了现实,理由是他们看到陀螺似乎有疲弱的迹象。不过,你们是否有注意到这么一幕?当男主角注视陀螺旋转之际,他抬头看到窗外儿女回过头来(他一直都记不起儿女的正面印象,因为在逃走之前,他对儿女的最后一眼看到的仅是他们的背影),于是他走了出去,再也不顾陀螺是继续旋转还是终于停下。从这点看出,不管最后场景是虚境或实境,是主角自己本身的潜意识选择了不去分辨,他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沉溺当下的幸福。我想,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也会做如此选择吧。坚持秉持理性去辨别是非善恶爱憎虚实,这太艰难太辛苦了。一旦辨别,就会有对抗和挣扎,又何苦呢?我们还是不要太理性了,融入当下吧,不管那是是还是非,是善还是恶,是爱还是憎,是实还是虚……

 

 

附录剧情简介


多姆·考博(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与同事亚瑟(约瑟夫·戈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和纳什(卢卡斯·哈斯 Lukas Haas 饰)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渡边谦 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考博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考博偷偷求助于父亲迈尔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阿里阿德妮(艾伦·佩吉 Ellen Page 饰)、梦境演员艾姆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和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 Dileep Rao 饰)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考博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懋(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处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     

[ 點閱次數:19749 ]

社会集权宰制的寓言——人性之恶描写大师今村昌平对集体暴行的揭示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0-08-23 13:08:19
Bookmark and Share

DeepDesireofGods.jpg picture by kl5876

作为今村昌平的代表作,《诸神的欲望》(1968)属于导演成熟期的作品,这时今村昌平对社会人性之恶的观察和描写,已经到了极致尖锐透彻的地步。相比之前的作品如《日本昆虫记》等都是以个人体验作为叙事角度,来侧写社会的恶浊;《诸神的欲望》毋宁是一次极具理性批判及震撼性的正面叙述,它的叙事范围更广大,是针对社会集权宰制模式的一则政治寓言。
  
  导演选择了偏僻落后区域来作为故事开展场景,以凸显人性的愚昧,以及作为社会制度恶浊的寓言。但同样的大众暴行,在文明地区一样在发生着。大众暴行通常都和政治有关。大众暴行发生后,往往因牵涉人数众多,而无法诉诸法律。大陆的文革期间所发生的暴行,印尼平民集体抢劫华侨的暴行,这些暴行为何会陆续发生?是怎样的一种宰制手段在暗中操作着?制度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某些擅长操作权力的人操作出来的,集体暴力事件亦是;更悲哀的是,大部分的人竟然也违背理性顺从之。如果没有人们的集体顺从,这些暴行怎么会猖獗?今村昌平的《诸神的欲望》为我们立下一个思考点,且让我们思考思考。。
  
  结局最教人寻索,我们从龟太郎口中得知,最后他终于有机会离开鲊岛到东京去生活,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充满迷信暴力的罪恶之地,然而他终究又回来岛上了,他说,在东京生活他感到没了自我。这是导演抛给观众最大的思考疑问。为何他要回到那座用私刑杀害了他的父亲和母亲的野蛮之岛?为何他依恋岛的生活?这是导演对奴性的揭示?像龟太郎这一类人,他们已习惯了被控制被统治,他们害怕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这毋宁是人性无知的最大悲哀。
  
  二句概括日本欲望现实大师今村昌平的一贯表达主题:现实之恶浊,生存之奋斗;欲望之横流,灵性之残喘。
  
  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休!这句说得好。为他勇于批判体制及人性的真诚敬杯。
  
  同样属于日本新浪潮反叛大师,他其实比大岛渚更能深刻地描写出人性现实之恶。今村昌平堪称是亚洲电影界的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同样是人性之恶的揭示者),也是全世界难得可贵的批判大师之一。同时,他是电影界的大江健三郎(同样具备凌厉的社会制度批判)。
  
  这几年,我比以前更加能够欣赏描写人性丑恶的导演。我想,这和社会历练有关。以前一直在校园内,不知社会之浊。描写丑恶的导演,其实在东方尤其是华人社会里很吃亏,因为一般观众多爱看描写美好的作品,一般观众排斥描写丑恶或沉闷的作品。但描写丑恶,只要触及真实,又何惧面对真实呢?
  
  

今村昌平 Shohei Imamura 的作品我看过
  被偷盗的情欲 (1958)
  西银座驿前 (1958)
  无止境的欲望 (1958)
  哥哥 (1959)
  猪与军舰 (1961)
  日本昆虫记 (1963)
  赤色杀意 (1964)
  诸神的欲望(1968)
  复仇在我 (1979)
  楢山节考 (1983)
  黑雨 (1989)
  鳗鱼 (1997)
  肝脏大夫 (1998)
  赤桥下的暖流 (2001)
  
附录剧情:
 


一群远离文明世界的人生活在日本南岛上。太根吉一家属于岛上祭神巫女的家系,其祖父山盛还有着神与非人的性格。太根吉和妹妹太马的关系有些暧昧,太马却被岛上的头目龙立元强行纳为侍妾。长久以来,龙一直借传统迷信来控制岛上居民,当他掌握太根吉的把柄,他更是以此来威胁太根吉一家人为他效命。龟太郎是太根吉的儿子,他非常向往都市的文明生活,极度反感岛上的生活习俗,却无法打破岛上的陈规陋习,更沦为龙的走狗。

 

    岛上的人长期以来都靠种甘蔗为生,现在需要建设一个糖厂。东京某技术员到岛上对糖厂的水源问题进行考查,建议以被龙垄断的圣水源作为工厂水源,遭到岛上居民的强烈反对。龙想在岛上修建机场,需要太根吉一家搬迁,却被太根吉断然拒绝。祭神之夜,有人见到了龙立元的尸体,并宣称是太根吉所为。龙虽然已死,但却有另一个人代替他的地位,并驱使岛上居民对太根吉展开追捕行动。太根吉和妹妹太马急忙划船出海逃亡。然而一群年轻人划着两条船追了上来,龟太郎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用船桨打死了太根吉,而太马则被捆到了桅杆之上,漂流在无情的大海上……


  影片根据戏剧《被禁忌的海屿》改编,将社会学与民俗学熔于一炉,描写了日本民族的一种潜在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们恍惚的精神状态,不断重复的单调劳动,对政治的漠不关心……

 

        影片的结尾颇有意味,将其简单地视为青年人对文明社会的向往和对抵抗文明建设的太根吉的制裁恐怕也失之武断。影片作为战后派导演今村昌平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是论文式电影,对日本社会民族传统潜在的家长制作了深刻的揭示,论证了这是产生军国主义的土壤。影片被列为1968年日本十部最佳电影第一位,今村昌平获得了导演奖。1971年获罗马宗教电影节金奖。入选了日本名片200部。

[ 點閱次數:19607 ]

解析法国“原始派”画家塞拉芬的创作原型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10-06-11 01:28:28
Bookmark and Share

——2008年法国传记电影《花开花落》(Seraphine

我对塞拉芬的尝试理解,是基于心理内观的角度。她属于和画家梵谷或诗人兰波同一类原型,艺术创作和他们的生命力乃至内在紧密相连,这一类艺术家的作品通常极具原创性,他们的个性通常也非常纯粹,偏执而且专注,爱走两边极端,极热也极冷,常会有抑郁躁狂症的症状

塞拉芬后来成名后尽奢侈之能事,恐怕不能用世俗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并不是她被金钱铜臭腐蚀了灵魂,这和她的抑郁躁狂症内在有关联。抑郁症和躁狂症在患者的内在是以正极必反的原理在运作的,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原动力的来源。一些艺术家亦是抑郁躁狂症者。她在战争时期长久过着阴郁自闭生活之后,突然成名,变得有钱,可以借挥霍行为来释放她内心的抑郁,从而引导出她内在的躁狂症,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之前她累积的抑郁力量实在太过庞大了。这就像是热带气候数天极热过后必然会有大雨滂沱的道理,或是爆竹,火药收在极端密闭空间其爆发力量会加倍的道理。我是这样理解塞拉芬,梵谷,兰波等人。他们通常会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因为他们内心强烈的骚动(Chaos),唯有大自然才能稍微抚平,暂时获得平静。

另外一提,艺术家并不是一种原型的。这类原始派原型的艺术家,和学院派原型相比是南辕北辙,他们不像学院派那样过于注重精致雕琢,他们的作品通常是非常粗糙的,不遵从规范或破坏常规手法,但极具原创性,注重直感,激发出心灵和本质照会所磨擦出来的神秘火花,想象空间和解读歧义性很大。

备注:上文原本是留言,但为纪念塞拉芬,遂稍作整理成博文


附录:

劇情簡介

一次世界大戰前,一個偉大的天才畫家,就在巴黎不遠的小鎮桑利斯誕生。

向來獨來獨往的中年婦女薩塞拉芬(友蘭達夢露飾),樣貌平凡,平日在杜佛夫人家幫傭,靠打掃和洗衣維生,下工就畫畫。收入微薄卻將所賺的錢都花在畫材上,為了讓色彩更逼真,她甚至用一些「獨家配方」調製顏料。她喜歡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親近大自然,從生活週邊收集土壤和動物的血,甚至搜括教堂燒融的燭脂來製作「獨家配方」顏料。


一天,在杜佛夫人的晚宴上,致力提倡『素樸藝術』的德國收藏家威翰伍德,驚見塞拉芬被丟在牆角的畫作,當下便買下塞拉芬所有的畫,並且鼓勵她繼續創作。得到伍德的慧眼賞識,塞拉芬更努力的畫出一幅又一幅佳作。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斷了一切,伍德被迫逃離法國拋棄塞拉芬。不放棄對繪畫的喜愛與對藝術的堅持,塞拉芬獨留小鎮,在戰火和驚恐間持續作畫,始終不曾背棄自己的信念。


1927
年,戰爭結束,伍德也回到法國與塞拉芬重逢再續前緣,但是成名後的塞拉芬,卻漸漸迷失自我,陷入瘋狂

[ 點閱次數:19230 ]

頁數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4 >>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4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34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