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馬來西亞華文出版:現況、問題與前景  ◎  翎龍
研討會專題 2007-05-20 23:22:51
Bookmark and Share

前言

馬來西亞為多元種族國家,根據2000年人口調查,全國總人口為2千327萬,其中馬來人佔1千168萬或53.4%,華人569萬或26%,印度人168萬或7.7%,其他土著(非馬來人)257萬或11.7%,其他種族27萬或1.2%。

根據大馬經濟策劃單位於2005年的調查數據,全國人口中,男性佔51.3%,女性48.7%。男性平均壽命為70.6歲,女性則為76.4歲。若以年齡層計算,0-14歲佔32.6%,15-64歲63.1%,65歲或以上佔4.3%。

根據大馬經濟策劃局及統計局估算,2005年全國人口達2千675萬,其中63%為城市居民,27%為鄉區居民。國民年均收入3880美元,城鄉收入對比為2.11:1。

大馬人民識字率為男性92.2%,女性88%。惟識字率以最低標準計算,並不一定具備閱讀能力。大馬不採同化政策,各族能自由使用各自的母語,也有以各自的母語為教育媒介語的小學。然而為了國民團結及種種政治因素,政府對國小(馬來小學)的關注和撥款遠超於其他源流小學。

根據2004年教育部的資料,全國有5713間國小,1288間華文小學及527間淡米爾文小學。學生人數方面,國小佔76.04%或224萬人,華小20.93%或62萬人,淡小3.03%或9萬人。而在第八大馬計劃(2001-2005年)下,國小佔教育撥款總數的96.09%,華小2.73%,淡小1.18%。

大馬華文出版品主要(甚或全數)讀者源自華小。進入中學後,除了全國六十間華文獨立中學主要以華語教學,國中的主要教學媒介語為馬來語(數理科嘗試以英語教學)。而每年約十萬名華小畢業生中,10%進入獨中,90%進入國中。部分華小畢業生昇上國中後繼續選讀華文課,部分畢業生則不再選讀華文。大專院校方面,除了少數幾間民辦學院主要以華語和英語教學,其餘大專都以馬來語和英語教學。此教育架構影響下,大馬華人普遍能“掌握”三種語文,(華文、馬來文、英文),惟華文閱讀能力和人口,普遍上不如中港台三地。

閱讀風氣低落也影響大馬出版業的發展。根據2005年國家圖書館及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6441人),10歲以上的國民中,98.8%每年閱讀兩本書或以上,56%每年閱讀4-10本書,而每年閱讀12本書或以上者,只有33%。

大馬華文出版:一些數據

根據國家圖書館及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在2006年,各語文出版社共申請了18262本書的國際書號(包括參考書。實際出版者粗略估計達九成)。其中馬來書籍佔11332本或62.05%。英文書籍5773本或31.61%。華文書籍1067本或5.84%。淡米爾文書籍50本或0.27%。其他語文書籍40本或0.22%。

2006年大馬各語言書籍出版數據*資料:國家圖書館及國家統計局*總數:18262,包含課本及學校參考書

若以內容分類,1067本華文書籍中,課輔書及兒童書約佔七成(748本);歷史書90本或8.43%;文學書79本或7.4%;風水25本、保健17本、漫畫2本;其他類別書籍則有106本或9.93%。

2006年華文書籍出版分類*資料:國家圖書館及國家統計局*總數:1067,包含課本及學校參考書

根據全馬最大連鎖書局大眾書局提供的中文書暢銷排行榜(文學類),2006年上榜的10本書中有5本中國書,4本大馬書,1本台灣書。外國翻譯著作佔6本,其中丹布朗個人佔了5本;台灣暢銷作家佔3本,大馬作者僅佔一本。

此榜顯示,中國翻譯出版的全球暢銷小說已攻佔大馬市場,相對的,較精美(但昂貴)的台版小說雖仍有讀者,卻難掩敗退之勢。探究原因,書籍的價差和書局的配合都是關鍵。而大馬華教自八十年代起推行簡體字教育,往後繁體書讀者只會越來越少。

2006年中文書暢銷排行榜(文學類)*資料:馬來西亞大眾書局*中國書:人民幣x1;台灣書:新台幣x0.143

台灣暢銷作家如張曼娟、龍應台、劉墉、吳若權、吳淡如等,因多年來得到中文媒體的大力宣傳造勢,仍擁有不少讀者。只是這批“台風”似乎也已不復當年勇。

回顧大馬2006年文學類書籍出版,惟一令人驚喜的是《彳亍地平線》。此書作者拋下一切,化了22個月遊歷了18個國家,寫下沿途見聞、配以彩圖,先在大馬最大華文報章《星洲日報》發表,後由大眾書局轄下的諾文文化事業出版。作者的文字、圖象,報章的形象塑造,輔以書局的大力推書,使此書迅速暢銷,半年內賣了四千本。

在非文學類方面,本地出版書籍佔了4本,台灣書4本,中國和香港書各1本。財經、風水、保健、勵志書,再加上2006年沒上榜的食譜和命理書,都是暢銷書榜的潛在書種。

作者方面,大馬作者佔3本,台灣作者5本,中國和香港作者各一本。值得一提的是本地風水名家朱蓮麗,通過電視節目積累名氣,書出版後暢銷已是意料中事。不過,此二書原以英文書寫和出版,銷量應比中文版好。

2006年中文書暢銷排行榜(非文學類)*資料:馬來西亞大眾書局*中國書:人民幣x1;台灣書:新台幣x0.143

2006年中文書暢銷排行榜(綜合類)*資料:馬來西亞大眾書局

出版社類型及抽樣簡介

*兒童教育

嘉陽出版社負責人許育華先生。

嘉陽出版品

嘉陽出版社成立於2000年,社長許育華從事出版20年,近年以極富特色的兒童教育內容,配合深入校園的行銷策略,迅速掘起成業內重要出版社。嘉陽重點業務為中小學教輔書,營業額佔總額七成,一成為課本出版,兒童書及期刊則約佔二成,每年出書約二百本。

嘉陽重視編輯群的整體素質,著重人力培訓。它不用“剪刀”轉載國外內容,而是網羅大批本地教師、兒童作者及繪圖作者,力求創造自己的內容。

近年嘉陽在兒童書及兒童期刊投注大量心血,成立子公司嘉陽悅讀天地,出版小學低年級周刊《大拇指》、兒童漫畫期刊《榴槤公主》及《OKA!》,組織特工隊進入校園,印製大量贈品作宣傳。此舉已獲得積極回響,以《榴槤公主》為例,每期銷量可達五萬本,與另一競爭對手,同為兒童彩色漫畫期刊的《哥妹倆》平分秋色,共同締造了大馬兒童期刊前所未有的銷售佳績。

嘉陽也曾嘗試推出馬來文版漫畫,惟也許因為作品保有華人思維,翻譯語言也不夠口語化,引不起友族讀者共鳴。但馬來文市場遠比華文市場大,相信嘉陽立足華文兒童教育出版之餘,往後也將繼續關注馬來市場。

紅蜻蜓出版社負責人許友彬先生和他的巨大長篇。

紅蜻蜓出版品。

紅蜻蜓出版社於1999年成立,社長許友彬為大馬著名作家,早期以寫課本起家,後經營兒童教育出版。由於規模較小,難與大出版社競爭,紅蜻蜓致力於優質出版,以求建立品牌。許友彬坦言,早年“意外”標得的課本出版讓出版社活了幾年,幼兒識字系列又讓出版社多活了幾年。

2006年尾紅蜻蜓成功開拓兒童小說出版,許友彬撰寫《七天》、紅蜻蜓編輯撰寫《純純的守護神》,書出版後先跑校園,書局還沒上架已售罄首刷二千本。

*有聲書

37.2雜貨店店主李觀發和紀展雄。

37.2雜貨店有聲書。

37.2雜貨店成立於1998年,早年出版書籍,近年來專攻有聲書市場,以說唱的方式把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錄成CD,主要對象為小學生。

負責人紀展雄和李觀發原為著名DJ,本身已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加上嚴管素質,內容極具特色,已得到家長和教師認同。中華文化經典挖之不盡,內容來源不成問題,37.2雜貨店每年約出版14樣產品,未來可能嘗試把有聲書製成電台或電視節目。

有聲書銷售重點在書局,37.2雜貨店評估各書局銷量,鎖定15間書局設立專攤,請專人播放及介紹有聲書。由於對書店的配合不盡滿意,銷量也有下降趨勢,兩位負責人決定重新跑進校園演講推介,為有聲書開拓更多通路。

*文藝

有人出版社出版品。

有人配合07年5月底第二屆世界華文書市推出的三本新書。首度曝光。

有人出版社於2003年成立,成員多為馬華年輕藝文界人士,包括作家、詩人、導演等,專營藝文類出版。有人出版社堅持出版精緻書籍,從內容、設計到選紙印刷都力求優良品質,在讀者群中享有良好口碑。

除了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有人出版社也經營網上“有人部落”(http://gotonemag.com),建構網上馬華作者社群,讓部落格成為創作者與讀者交流互動,以及知識累積的平台。“有人部落”曾獲中國時報主辦的2005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藝文類首獎,以及2006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社群經營推薦優格。2007年開始,“有人”嚴管品質之餘增加出書量,進一步打造出版品牌。

*社會科學

燧人氏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宗麟。

燧人氏出版品。

燧人氏事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主事人王宗麟有感不見企業人士持續經營文化出版,遂嘗試以企業的出版形象,在自由的市場經濟立足。

燧人氏主要出版社會科學類書籍,其中包括地方誌書寫、觀瀾系列、政治及文化論述叢書、文人隨筆等,出版品素質普遍受到好評,惟因書種關係,銷路上不免有壓力。其中書局佔銷售通路五成以上,其他則靠活動及個人代理。

*繪本及黑白漫畫

此類出版社多為“個體戶”,專營自己的作品,出版社既是工作室,也是住家,從創作、排版設計到行銷企劃,全是一手包。

平旦漫畫出版社負責人王德志。

平旦漫畫。

平旦漫畫出版社成立於2002年,專注出版黑白校園漫畫,一年出書約三本,內容爆笑幽默,對象多為中學生。作者及出版社負責人王德志堅持“創意是要讓人明白的創意”,所以作品能引起讀者共鳴。王德志以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堅持不出精選集,每一本漫畫內容都不重複。他的漫畫屬於長銷書,首印二千本,累積銷量可達一萬五千。

美麗行腳有限公司負責人林行瑞。

美麗行腳三個腳印。

美麗行腳有限公司於2005年成立,專營繪本,對象為大專生,內容以溫馨感性為主。負責人兼作者林行瑞嘗試以本土場景和生活引起讀者共鳴,近期也嘗試製作周邊商品,如雨傘、杯、海報、T-恤等。他對本地出版業不表樂觀,大馬讀者習慣購買打折書,當局又不管制入口書,使業者感受中國廉價繪本和書籍的衝激。

繪本和漫畫的行銷非常仰賴書局,書局通路佔銷售量八成以上。而大馬讀者普遍被動,使得報章和書刊的宣傳非常重要。王德志和林行瑞都積極在各大報章及中學刊物供稿,保溫的同時也累積讀者。此外,版權的買賣或也是出路之一。王德志漫畫曾在中國出版,林行瑞繪本也成功賣出韓國版權。惟囿於內容及思維極富本土色彩,成績如何還有待觀察。

*工具書

工具書素來不乏讀者,近年來食譜、風水命理書更是大行其道。基於作者素質及編輯專業的不成熟,國外工具書一直佔有很大比例。然而考慮到此類書籍的市場價值,本地出版社已愈來愈積極。大眾書局本身有出版食譜,幾位知名風水師也紛紛出版著作。大眾科技出版專營電腦工具書,成績不俗。

*多元出版

大將出版社社長傅承得先生。

大將出版品。

大將出版社成立於1999年,標榜馬來西亞內容,每年出書24-30種,囊括財經、社會觀點、文學、校園系列等,是大馬少見的多元出版社。

大將出版社社長傅承得力求理想與現實結合,採拉長補短方式,出一些能賣的書來“倒貼”一些有意義但不容易賣的書。以財經書來說,大將出版的《馬來西亞開店的第一本書》銷量達一萬本,觀點系列和文學系列則通常賣不上一千本。然而傅承得強調不管書能不能賣,一家出版社必須對每一本書都全力以赴,用行銷思考來貫徹每一個出版步驟,從內容、排版和封面設計,到定價、通路和促銷活動等。

為了減低營運成本,大將多將書籍的排版和設計工作外包。此外,大將也承接書刊製作案,並通過舉辦活動來促銷書籍。以全年營業額計算,
書局銷售佔和製作案各佔三成,活動佔三至四成。

*其他

除了上述討論的出版社類型,大馬也有許多隸屬報社、教育機構、會館等的出版者,如星洲日報出版組、旗下的三份中小學周刊,南方學院出版組、大馬華文作家協會出版組、馬來西亞華教董事聯合會總會的董總出版局等。因篇幅所限,不一一舉例說明。

華文出版面臨的問題

*內在問題

大馬華文出版在各個層面普遍缺乏專業,從稿源、編輯、印刷到行銷,每一環節都不盡完善。

稿源方面,各個領域人才稀少,以致書種類型多而書量少,不成氣候。讀者已慣性閱讀外來書籍,覺得相對之下較有質量。翻譯人才嚴重匱乏加上市場小,許多專業領域的書籍,如外國思潮、文學評論、財經,以及翻譯小說,都仰賴中台書籍。一些個人及專體傾向“虛榮”出版,為了名利或某種目的出書,意義不大,也不利於出版社的品牌塑造。

編輯方面,長年以來從企劃、審稿、封面設計到內頁排版,都缺乏專業及審美要求。編輯的工作通常只是排版及校對,不涉及內容企劃,也極少影響、輔助作者的書寫方向和內容。

印刷方面,許多印刷廠技術和硬體設備落伍,不能滿足日趨多元的設計及裝潢要求。紙商因大部份出版社不重紙質,不敢冒險引進優良紙張,使一些要求精美的出版社常為選紙困擾。許多讀者逛書店,對馬華出版專區常是不屑一顧,覺得無論內容或印刷品質,總是差人一等。

行銷方面,出版社過於仰賴全馬約五十間大眾連鎖書局,而大眾書局本身也經營出版,引入大量兒童故事書及暢銷作家版權,以顯著位置上架,不免冷落本地出版,影響本地內容及出版品的取書量。此外,書局經營傾向打折,促銷活動常年不斷,由書局而非出版社主導的大小型書展,常見傾銷中國書,減低讀者對本地書籍的消費欲望和購買力。

*外在問題

相對為馬來文出版提供種種支援和獎勵,政府完全漠視華文出版,而華文出版業者也不積極參與足以影響出版業發展的各個組織,如國家書籍理事會(National Book Council)及大馬出版商公會(Malaysia Publisher's Association),以及喪失發言權,問題無法反映。

大馬中文媒體普遍崇外,熱衷於引進中港台作家,和書局聯辦講座及擺賣書籍。報章報導也多以外國作家及書籍為主,近年來雖有改善,惟對本土作家及書籍的支持仍嫌不足。

大馬電子媒體和電子書遠不成熟,華文出版業者普遍不重視互聯網經營。惟根據國家圖書館的抽樣調查,40%讀者對閱讀電子媒體感興趣,相對平面媒體,只有22.3%。暫且不論快慢,網絡閱讀及消費時代終將來臨,屆時將是傳統華文出版社的一大挑戰。

華文出版前景及結語

許多有潛能的書種,如風水命理、財經、食譜、漫畫、繪本、旅遊、工具書等,因為本地出版品在了解大馬情景及讀者要求上佔有優勢,值得投注更多心力。上述書種或可加上保健書、激勵書和大眾文學,若能取得書局、媒體和行銷策略上的配合,不難打造本土暢銷作者。

華文書籍(尤其漫畫)譯成馬來文出版不失為其中一個出路。把版權賣到國外或購買外國暢銷書版權翻譯出版,似遙不可及,卻也不妨努力。如今印尼華文教育已開放,多家出版社都在觀察、覬覦印尼華文童書,甚至印尼書的出版市場。加上越南發展迅速、泰國及柬埔寨往後的華文閱讀人口也將增加,大馬出版在東南亞區域或有可為。當然,一切尚言之過早。

大馬華文出版現時應著力於解決自身問題。嘉陽出版社許育華先生倡議並籌備中的大馬華文出版同業協會,若能成事,將能團結出版業者,與媒體、有關當局、連鎖書局、紙商、印刷廠等進行交流和對話,甚至整合資源和發行管道,到城鄉地區舉辦以出版社為主導的書展。雖然不無樂觀,但華文出版同業協會的成立以及有效運作,或能對華文出版起正面而重大的影響。

*本文發表於2007年台北國際書展“東南亞地區華人閱讀”論壇。

除了我,大將書行的傅興漢先生也參與了此次論壇。右為主持人聯經發行人林載爵先生。林先生也是2008年台北國際書展的掌舵人。

[ 點閱次數:306752 ]

59 則回應

这番阅读才知道大马华文出版品销量都不及从外国来的,另外可以看见好些作者通过国外出版,这是不是所谓的大马出版品面对的问题让那些作者选择在国外出版再引进国内!?无可否认他们也是因为在国外成名才在本地保有更高的知名度!
草早印 [會員] 2007-05-21 @ 01:40
先別提內容素質包裝行銷,本地作品在本土地有否受到與張曼娟、劉墉等人相同的禮遇與方便?

本地人都很好客呀。好客到——如果推崇本地作品,就有私心似的,不太好意思,不方便,要避嫌。

只要是好的,就推行才是;內舉不避親嘛。
莊若 [會員] 2007-05-21 @ 03:06
To 早草印:

或許如你所言吧?不過一名作者要把他在外國出版的作品引進本地,卻也有重重困難啊!

如我的一名朋友就曾面對過這種問題。

她曾經在她的作品出版后,聯絡與她的出版社有聯係的大型書店,結果對方的負責人卻冷冷地回應:“讀者群不多,再加上盜版猖獗;所以,我們暫時沒有打算進貨。”

隨後她又有新作品,嘗試找本地出版社出版,可是又面對了不好的答覆:“小説是沒有市場的,我們情願出食譜,至少還有一點賣氣。”

雖然那家出版社的回應如此,最終她的作品還是交給外國出版社,在國外的賣氣還是很不錯呀!或許是本地的閲讀風氣,無法與外國相比較……

國情不同,出版社爲了吃飯,也要考量自己身處的環境。。。。本地華文出版的書籍少人問津,或許是閲讀風氣的問題,也或許是“外國的月亮比本地圓”的觀念吧?

老實説,我之前也有這種觀念的。總覺得外國的小説等都比本地來得先進好看……當我真正接觸后才知道,其實本地作品也不差呀!

恩?我很像離題了~呵呵呵~(不好意思~)
遜雪風麟 [會員] 2007-05-21 @ 11:27
草早印,
如果單就銷量而言,去年大眾暢銷榜冠軍是本地出版的《奸的好人系列》。

莊若,
所以報告最後一段:“…大馬華文出版同業協會,若能成事,將能團結出版業者,與媒體、有關當局、連鎖書局、紙商、印刷廠等進行交流和對話…”,我把媒體放在第一位。

遜雪風麟,
如果只說市場,其實每本書都有市場,
爛書也有市場,只看你找不找得到。
本地市場的確不大,但同樣有人搞出版賺大錢。
文學類書籍的確不太能賺錢,
不過出幾本小說幾本詩集,
有人沒問題。
翎龍 [會員] 2007-05-21 @ 14:56
Reply 翎龍:

可惜我的那位朋友當時不知道有人存在咯~
否則她應該就不會對本地出版社有憮然之感了~
呵呵呵~
遜雪風麟 [會員] 2007-05-21 @ 18:06
只是,
有人出書向來嚴選,
因為資源有限啦。
翎龍 [會員] 2007-05-21 @ 18:31
翎龍,

有些話聽太多會麻木的,不過有用:
例如:
古文說:有容乃大。
今人說:雙贏。
一樣的概念。

例如:以推銷劉墉的方式和力量,去推銷《自己的房間》或《隔壁的房間》,為什麼不可以?張小姐和龔先生都是上得了台的呀。
莊若 [會員] 2007-05-21 @ 18:37
莊若,
若你所謂的推銷方式是媒體可以也願意配合的,
那一切都好。
若你所指的是出版社本身的推銷策略,
其中涉及宣傳費、場地費、海報布條費、人工膳食費、酒店交通費、廣告費等等,則以馬來西亞的市場規模而言,對出版社無疑並不易為甚至並不實際。當然這是比較“務實”的考量,有冒險精神者可以一試。
翎龍 [會員] 2007-05-21 @ 19:10
冒險?感覺很像賭博啊!
遜雪風麟 [會員] 2007-05-22 @ 00:08
以后很喜欢有人。今天和永乐博士谈起才惊觉博士的书没有在书局见着。博士以自己的推销方式推销自己的书,讲座会、定购等。其对有人的评价也不赖,甚至有意将书籍出版交由有人。

通过国外出版确实是有点困难,除了运输的问题,还有的可能是版权问题。其实我还想更了解出版版权是怎么回事?最终拥有权是如何的?

到底文学的书籍都是需要时间去酝酿,可是出版社的生计却日日在恼。说到这里,看回前面那照片翎龍手上快要绝版的有本诗集,说要收囊可未觅得,我想应该是时候找找不然后悔了。

本地作品在内容的质其实不赖,只是在包装设计却有比国外的稍逊。但是有人在这方面却做的不错,万辉的设计不难发现常出现在有人出版品。还有红蜻蜓那两本也甚是喜欢。

《奸的好人系列》在大马它是畅销榜冠军可是和是否也畅销至国外呢?

莊若的有容乃大让我想起中文系!
草早印 [會員] 2007-05-22 @ 02:07
草早印,

「有容乃大」的下一句是「無欲則剛」,古人智慧,無需讀中文系才懂吧?

翎龍,
當然,如果媒體有一日覺悟,重新從字典找回「雙贏」這字眼,是最好了。
沒有錢不用緊,「有人」就夠了。
如果對媒體死心了(或不計算在內,當成Bonus。)我們或可參詳參詳「同盟會」是否可行。我真的相信:「無欲則剛」,最重要沒有私心。
你想一想,所謂外國作家,也不是拿一筆錢進來推銷自己,都是好客的本國媒體及文化界在推波助瀾呀。
再引例子,蔡瀾有美食旅行團,我們是否可收費做文化活動,辧團等等。
莊若 [會員] 2007-05-22 @ 23:14
莊若,
我們也無需對媒體灰心。
聽說明天星洲會介紹有人的書,蠻顯眼的。
畢竟媒體中還是有有心人,
做了什麼還是有人看見的。

說起辦活動,那是不得不辦,
(只靠書店那是等關門的)
只是有時會累,
有人雖然有人,
可也不是振臂一呼就一大票的,
而且各自都有各自的工作和書寫和煩惱,
偶爾辦個活動也只當朋友聚聚或吃吃風罷了。
扛著大旗站在前線上的,
除了你莊若,後面沒什麼人的了。
我們是多麼欽偑地望著你啊。
有人現在舉著的還是小旗,
希望它不會過早就被風扯落。
有朝一日我們再一起做個如風的中年吧。
翎龍 [會員] 2007-05-23 @ 02:47
無需太過灰心吧

有人已經自成一格啦
時代會越變越好的
有人出版愈來愈精緻有氣魄多元出擊
真是可喜可賀
少尉 [會員] 2007-05-23 @ 14:22
莊若
並沒有說念中文系才懂,平常很少人會說這話,只是聽過一位中文系的朋友說過所以才說想起中文系!
草早印 [會員] 2007-05-23 @ 21:45
翎龍,

以上跟以下的,都是說說,你累沒我累,真的。今晚還得看足球。

以下:
我跟少尉一樣,覺得有人已經盡力,做得很好了。
媒體主要的問題,是不是要把文化與商業都自成一統,有沒有別人的空間?別人的文化商業是否可當成文化幫忙一下,商業資助一下?不要分那麼多派別?
像你說的;有人介紹有人新書,我沒看《星洲》(因為每天已買兩份報紙)就不知道了。
大概需要一點組織,策略,市場之類吧。打遊擊,如果不幸運,始終會潰散的——其實我曾經與一位有心人談過此事,別忘記《激蕩》也曾經有一大班熱血青年,如今也沒剩下多少位如風中年。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大吉利是一句,當你們成為如風中年時,怕我已成中風老年矣。

早草印,
得罪了。我的文字有老人氣吧?

莊若 [會員] 2007-05-23 @ 22:17
莊若,別說得罪,這樣就真的很老氣.反而是我年輕對於你們的留言還需再三思考過濾才比較明白!
草早印 [會員] 2007-05-24 @ 02:11
我想,我們都需要廖國平老師。
多幾位還不夠,要多幾百位。
這樣,文學都會有讀者,
生生不息。

以下是今天星洲副刊星雲版楊毅輝寫他的老師廖國平。因為沒經作者同意,只摘錄以下三段,希望作者和廖老師不介意:

听友人比喻“上了廖老師的課後,才曉得什麼是真正的華文課”。極傳神的形容!

看來再也沒有誰可以挺著個肚腩自詡為帥哥了。廖老師教書近二十載,卻不改頑童本色。每堂課或每次討論,他的身影總是伴著爆笑聲。對當時仍徘徊于成熟與青澀的我們而言,他絕不“硬踫硬”。再怎麼頑劣的同班同學,上了幾個月的華文課後似乎都能敞開心扉而非呼呼大睡。廖老師讓我明白文學史原來可以談笑間收盡唐宋,玩鬧間話完明清。一本枯燥乏趣的《紅樓夢》被他“譯”成一部高潮迭起,發人深思的生活劇。六年的中學生涯我倒是第一次那麼期待上中國文學史。

廖老師有個習慣——上課前五分鐘便會在課室外等候。這股上課的沖勁絕對影響了班上所有同學,仿佛稍有不留神也會對不起他。
翎龍 [會員] 2007-05-24 @ 17:47
阿我说曾同学阿,你怎么把龙共同学美美的cd那么快就换了下来,放上你自己的照片阿?
害我每次都只敢开只有文字的text only进来这边阿
杨翎杰 [會員] 2007-05-25 @ 01:57
對不起,
我不是你的同學,
請不要來我的班。
翎龍 [會員] 2007-05-25 @ 03:26
網絡小白何其多


談回廖國平
他的確很有心
積極鼓勵學生寫稿
有空的話就去居鑾會一會他嘛
辦個好玩的沙龍
我也可以盡一盡地主之誼
少尉 [會員] 2007-05-25 @ 12:20
兩次到鑾中,一次和呂育陶(以時速170km)趕去當校內文學獎的評審;一次去講四小時(上、下半場)的馬拉松講座。覺得同學們都有躍躍欲試的態度,簡單說,也許是真的是對文學的熱情吧。我也是從中學啟蒙的,廖老師和他的學生總是讓我想起從前。

結果我去鑾中的次數比回母校還多,咳嗯嗯。
半邊人 [會員] 2007-05-25 @ 13:16
還記得那一年我們還在印著《有本雜誌》第二期,
就匆匆趕到鑾中演講,
但是演講而不賣書,
對出版社來說真是非正常作業。
後來我們分兩輛車,
育陶載我們先下,
嘉仁隔一天,等雜誌出來後再飛車趕到。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
有人出版社是後來的事。
那次南下,好像還發生了一些事,
我因為有事,一個人駕著育陶的靈鹿返回,
後來發生的那些事,只聽人輾轉提起。
現在那些事,也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翎龍 [會員] 2007-05-25 @ 13:47
或許這可以解釋鑾中為什麼會有比較多的創作者?
像鍾怡雯黃錦樹劉藝婉謝明成...
(不知有沒有記錯?有誤莫怪)
像是2006年的隆雪華堂詩獎...
像是...

無他,師者有其心而已
(聽說他的白頭髮愈來愈多了)

p/s:昨天我跟嘉仁談起我那僅有一本的有本損給東華圖書館了
他說來辦個尋找有本詩集的活動,好主意!
羅羅 [會員] 2007-05-25 @ 14:06
以我所知,
the curve borders裡頭的大將還有一本《有本詩集》。
我們是鐵定不再版的了,
現在收集這詩集,
我很有信心,以後會有價的。
這是我們出版的初衷──詩的匯集。
這是有人出版社一個很特別的書系,
叫“有0x本”書系。
《有本詩集》是“有01本”,
“有02本”,很可能是“有本散文集”。
翎龍 [會員] 2007-05-25 @ 15:52
整理之前莊若與翎龍的討論:前者希望從行銷做起,而後者點出難處。

容我這個路人說話?
我想,理想與實際之間的落差,該怎麼填補?
為甚麼不讓有商學背景的朋友處理這些問題?
嗯,我的意思是,分工。
至於有沒有人肯做--我抱持樂觀想法。

說到廖國平老師,看來要開始討論「培養讀者」這個問題了。

以自己的經驗而言,「讀者」並不代表「購買者」。少年的我,常讓父母掏腰包。
意即:假若培養了一批讀者,要怎麼讓他們成為購買者。

此其一,我想提出另一面看法:為甚麼培養讀者?
各人皆看書(或其他出版物),學生更不排斥看書--為甚麼不「迎合」消費者的口味?
會來到這個網站的多數人,大概把自己定位在文化上層,看到「迎合」二字恐怕倒胃。次文化的讀者較多;要真的做生意,不能只做現成的部分,還要考慮怎麼把邊緣的消費者拉進來,再進一步,就要執牛耳,創造潮流,讓消費者跟隨。

空口白話,貽笑大方。獻醜了。
0reo [會員] 2007-05-25 @ 18:11
有些觀察﹐在這裡和0reo分享﹕

1。分工是理想﹐小出版社資源有限﹐要先照顧資金週轉。有志文學﹐和有志出版﹐又是兩回事。有志文學又有志出版﹐就要懂得平衡﹐捲起袖子到處賣藝談判價錢還可以挑燈寫作堅持半夜看球賽而不覺疲倦如曾翎龍者不多。

2。能否製造讀者群也是理想﹐是否有工商背景﹐面對螞蟻般小的市場﹐也是無奈。近來流行藍海策略﹐印證小眾市場﹐只要懂得開拓﹐依然是藍。無需到公海殺一個血色黃昏。

3。我想不管有人出版社的規模可以去到多大﹐它的定位一開始就不是面向群眾﹐沒有為國家增加閱讀人口的理想(儘管當閱讀人口增加﹐讀者有增加的可能)。更重要
的﹐依然是建立小眾的優質讀者群﹐在苛刻有限的資源之下持續操作。坦白說我們都是業余在做﹐今天有一排書在架上﹐有一個喧譁的部落格﹐也是驚訝。
嘉仁 [會員] 2007-05-25 @ 19:03
Oreo,

謝謝你的意見。
其實你所謂的“有商學背景的朋友”,有人裡頭也有。“理想與實際之間的落差該怎麼填補”是我們常討論的。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迎合”並不會倒胃,
因為無可否認的,我們不多不少都在做著“迎合”的動作。

只是迎合的市場和對象是誰,值得我們深思。
有人當然希望有最多的人來買書,
但骨子裡有人願意“迎合”的,是“有人的讀者”,即“真正的讀者”。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
我舉個例子,前陣子台灣有本書很紅,叫《芬蘭驚艷》,賣得很好,內容也很好。
這就是有人願意做的書,俗話說就是叫好叫座。
而這個“好”,是“真的好”。

如果說要真的迎合購買者,那就不必做有人出版社了,買些張小嫻九把刀的版權進來翻印,或出些偶像食譜書更加保險易為。
翎龍 [會員] 2007-05-25 @ 19:08
嘉仁,

我拋的磚,是想引來這樣的玉:

1)怎樣做個業餘的專業者?
2)怎樣規劃有限的業餘時間和人才。
3)怎樣利用剩下的時間看足球。

翎龍,

我讚成市場,不過是小眾市場,志同道合的市場。
不過是想善加使用資源,出了書(雖然是小量)少人買始終是憾事。
莊若 [會員] 2007-05-25 @ 23:52
莊若,

可能拋了磚,也不會有玉.如果市場允許,大家大可不必業餘出版.又是一個雞和雞蛋的問題.我想大家也只能在能力範圍之內,做認為應該做的事.這裡頭有一種對文字的情感,翎龍的講法或許是文字的初衷,就憑藉一種那麼單純的動機.否則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出版規模,市場大小,讀者的水平,體制的成熟度,它談不上一門生意.
嘉仁 [會員] 2007-05-27 @ 02:19
這裡交代一聲,
楊翎傑進錯班,留言已被刪掉。

莊若,
今天我到大眾向中港台的出版業同行報告馬來西亞出版狀況,事後有出版社前來交談(換卡片)。他覺得我提到的出版社有兩間比較有趣,即嘉陽和紅蜻蜓。可見專業的出版商一眼即能看破商機,餘者都是理想主義者。但理想主義者未必不能成功,我相信有人出版將會是一門生意。

再跟大家分享一些今天第一天書展的銷售情況,因為未經證實,請大家別引用以下數據。

今天我們的朋友鍾進賀到書展站了十個小時介紹他的書《萬撓男孩》,結果發現相當有效,賣了74本,只比預料大賣的《彳亍地平線II》差一點。後書賣了104本,而林悅和劍強今天沒在場。另外也是沒經證實的,大家看看就好:鄭丁賢《舉重》、《若輕》各賣三十多本,歐陽文風《同根生》賣了六本,朵拉《和春天有約》賣了八本,萬輝婉君《按鍵回轉》賣了十多本。

我們認同進賀的想法:如果有人在現場介紹推銷,賣書量很可能會翻幾倍。(進賀說他午餐的一小時間他的書一本也沒賣出)我們已在考慮叫朋友去站崗,另外一個點子是叫修捷現場駐唱,每買一本《按》即可點唱一首歌。這樣,書至少多賣一倍啦!可別小看修捷的功力。只是不懂大眾或諾文(我們的代理)會不會同意。
翎龍 [會員] 2007-05-27 @ 03:08

回應頁數 : 1 2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6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