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无端横灾梨枣  ◎  有人出版社
藝文訊息 2009-06-02 14:38:31
Bookmark and Share

陳翠梅散文集《橫災梨枣》
价钱:RM 18.00
出版:大将出版社
页数: 162 页
可以在大荒的网店买到:
http://www.shop.dahuangpictures.com

新書推介禮:
日期: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地點:邵氏廣場大將出版社書展現場
時間:3.00pm

陳翠梅短片《我的失敗作》欣賞會
日期: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地點:邵氏廣場大將出版社書展現場
時間:4.00pm

我叫老朋友陈联利帮我写序,他不肯,还说:“你那些垃圾文章还不快快拿去烧掉?”

他真是这样,不断写着,又不断烧掉自己的文字。

我对自己的创作自视不高。也很喜欢这样随意地讲话,胡乱地拍些电影。

这本书里,有些是我拍电影做的笔记,更多的是我生活上的一些小小思考。最后一辑是我的中学作品。没有办法,因为我找不到我的小学作文簿。

我死去的那一天,就麻烦你们把这本书烧掉吧。

序@静静地,不静静地 /张锦忠

陈翠梅是我离开关丹三十多年后,第一个遇见的关丹人(第二个是她妹妹陈翠薏)。

陈翠梅在东海岸出生那年,我已高中毕业、在西海岸的都门落脚好几年了。离开关丹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算起来,也有三十多年了。而近三十年来,生活在北国台湾,极少遇见东海岸来的人,更别说来自关丹的同乡了。

仿佛我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关丹人。最后,或者唯一,也不是不可能,或者事实就是如此。比如说,在车水马龙的海洋边城高雄,一百多万芸芸众生之中,如果只有我来自关丹,我就是“最后一个莫希根族”。

陈翠梅算是我的关丹同乡。“算是”的意思是,她老家其实是在蛇河村,我呢,彭亨港口才是我的出生地。不过,我的青少年时光是在关丹挥霍掉的,所以我总是说,我是关丹人。我的意思其实是,我是离开关丹的人。

陈翠梅也说她是关丹人。她的意思是,她老家在关丹,在蛇河村。

在2008年9月遇见陈翠梅之前,我已听闻关于陈翠梅的二三事了。最早是在南方学院复刊的《蕉风》吧。《蕉风》在第495期左右,开始刊登谈马来西亚独立电影文章(有一期以“美丽的马来西亚”为专题),介绍何宇恒、何蔚庭、李添兴、丘涌耀、陈翠梅等马来西亚电影人(这也是陈翠梅后来提出“马华电影”这个说法的起点)。很久很久多以前,《蕉风》还在陈瑞献时代时,就出过电影专号,也刊过李行的《秋决》剧本,还有几年前去世的美国导演阿特曼专辑。迈克、公羽介、雅蒙、牛忠、家毅的影评更是许多《蕉风》读者的电影启蒙。多年以后,喜欢电影的许通元在《蕉风》延续了这个(《蕉风》与《学生周报》的)电影传统。许通元在南院办马华电影放映会,代售李添兴、丘涌耀、陈翠梅他们的影片光碟。有一年我回新山过年(老家在多年前辗转搬到新山了),去南院找许通元,也买了几片影碟,包括《岁月如斯:陈翠梅短片集》、《陈翠梅三部短片》与《用爱征服一切》。

年轻的陈翠梅有多少过去可以思索呢?我不知道,但是她的几部短片让我想起我在彭亨港口的童年。〈流逝〉与〈南国以南〉中的海浪、沙滩、渔船、海边的草木,重现的竟是我的东海岸岁月。〈南国以南〉更勾起我的关丹记忆。彼时我高中毕业,日子在街头彷徨摆荡而过,漫不经心地思索未来。一日,在报馆当记者的朋友骑摩多车带我到东海岸某马来甘榜(会不会就是蛇河村?)去采访越南难民,那时船民南来还没成潮。采访回来后替朋友捉刀写了篇特写。〈南国以南〉喻言离散华人处境,为陈翠梅少数历史关怀之作。影片也替我找回储存记忆里的东海岸椰林风光与少年时光,尽管如海水般流逝的时间不可能找回来,过去的一切实际不再存在,往事只能追忆。

后来是“相约椰子屋”(方肯的题目)。其实“相约椰子屋”的是〈蘑菇兄弟们〉里没喝意大利蘑菇汤的蘑菇兄弟——吕育陶、庄若他们。后来我跟陈翠梅说,〈蘑菇兄弟们〉的贡献不在忠实呈现四男不文夜话(men's talks),而是替某些人保存椰子屋的记忆(或像张玮栩说的:“时间凝固在椰子屋”)。影片里的场景,是椰子屋富都店。许多年前我返马,下榻武吉免登某饭店,暗路夜行到过那里。我忘了有没有喝蘑菇汤,不过记得那时庄若已是〈蘑菇兄弟们〉里的造型了,似乎他也提到陈翠梅要到店里拍戏。椰子屋富都店去年歇业,庄若把续集搬到八打灵上演,不过周遭环境龙蛇混杂的富都店令人难忘。那是一间颇有旧时风味的老建筑,不远处有间印度庙,影片没有拍到。

后来与有人曾翎龙等人“相约椰子屋”的椰子屋,就是八打灵生意坊的椰子屋。2008年9月,在吉隆坡,变天的传言或谎言如雪花纷飞,我“回到马来西亚”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史书美也远从加里福尼亚来与会,她想看看热带雨林的马华文学风景,我于是请黄俊麟约有人一票“小朋友们”聚聚(我认为他们是当前马华文学表现最出色的一群作者),也请他邀陈翠梅。有人部落上有她的《静静地生活》(那部落是本书不少文字静静地躺着的居所,一如亨利·卢梭画中入睡的吉普赛女郎),我猜她也是有人一伙。

“有人夜话”清谈政治+马华文学+电影+披萨+红酒,直到深夜(后来陈联利送我回饭店时还拿出张景云的诗集《言筌集》给我怀旧一番),第二天是“913”。我没等到916(没)变天,会议结束,就离开吉隆坡了。不过,那天晚上也趁陈翠梅酒意正浓时,跟她相约在高雄。2009年3月初,高雄风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在面海的文学院放映陈翠梅的影片,办“离散与亚洲华语语系电影”研讨会(有一篇论文谈〈南国以南〉),陈翠梅带着妹妹陈翠薏,以及一个鲜红色行李箱(“行李箱怎么不是蓝色?”我问她道),从大红花国度到高雄来。还没来高雄之前,她说她“在关丹等下雪”(“好像在等待果陀”,我说)。《在关丹等下雪》是她的新剧本,后来换了个题目,叫做《没有夏天的一年》。

我在椰子屋跟陈翠梅说《静静地生活》写了这些年,应该出书了。现在她果然要出书了,可见我有先见之明。陈翠梅的散文或叙事文字极简(像她的〈南国以南〉的极简主义/低限美学),但是节奏明快,仿佛是每一个镜头五秒钟的电影,多半以对话取胜,故事靠对话(还是独白?)带出来,有点像韩国导演洪尚秀的影片(陈翠梅说:“看侯孝贤蔡明亮洪尚秀贾樟柯,我们无悲无喜。”)。她在《静静地生活》部落的作品,后来化身《我的失败之作》里的短片。部落文学的其中一项功能,即记录生活,故又曰网志(例如:“8月去卢卡诺电影节。夏天。阳光美丽。每天下午去大湖游泳。开始潜入湖水时,手心会发痒。游久了,耳朵开始痛。”)。短片对陈翠梅而言,大抵也是如此:用数位摄影机回眸静静消失的每一天,每一天。故去年她立志每个月拍一部短片,结果她的2008年只有七个月,即《我的失败之作》七小片。她来高雄演讲时也带来放映,我看后说,最后那部〈每一天,每一天〉很有静静地生活的味道。

陈翠梅的文字,就像她的影片,好就好在其中自然流露的生活气息,不管里头的人物是静静地,或不静静地,生活,在凯林卡非亚,或没有夏天的关丹。

[ 點閱次數:95692 ]

29 則回應

谢谢谢谢。记得捧场!
翠梅 [會員] 2009-06-02 @ 16:24
好啊
我来
Fei [訪客] · http://www.dahuangpictures.com 2009-06-02 @ 17:24
「橫災梨枣」是甚麼意思?
黃俊麟 [會員] 2009-06-02 @ 18:12
當我的閱讀障礙發作的時候,我以為是橫擺的棗不知如何災害了梨.
嘉仁 [會員] 2009-06-02 @ 18:24
是句成语啊。

是说梨木和枣木无故受到糟踏,因为古时用梨木和枣木雕板印书。

(因为陈联利叫我把我的烂文章烧掉啊。)
翠梅 [會員] 2009-06-02 @ 18:24
那位仁兄一定是環保大使。
翎龍 [會員] 2009-06-02 @ 19:35
结果老联利没为这本书写序?
tcp [會員] 2009-06-03 @ 00:04
没有。我问了很多次。都不肯。
翠梅 [會員] 2009-06-03 @ 12:06
本来应该有两篇序文的。结果只好自己写自序。
翠梅 [會員] 2009-06-03 @ 12:09
我是跟金圣叹学到这句成语的:

... 故用筆而其筆不到者、如今世問横災梨棗之一切文集是也、用筆而其筆到者、如世傳韓柳歐王三蘇之文是也、若用筆而其筆之前後不用筆處無不到者、舍左傳吾更無與歸也、左傳 ...

所以我是那种如今世問横災梨棗之一切文集是也。
翠梅 [會員] 2009-06-03 @ 13:39
書名取得好,可惜書封設計得差!
黃俊麟 [會員] 2009-06-04 @ 10:01
真的吗?我倒是很喜欢。

我每次想像这个哭泣的男人在书架上的样子,就觉得好笑。好像跟整个书架的书开了一个玩笑。
翠梅 [會員] 2009-06-04 @ 14:04
想问一问这里:这个书名英文该怎么说?
翠梅 [會員] 2009-06-04 @ 14:08
"Nonetheless, Worthless"

随意想到手到,
这里
Shanti [會員] 2009-06-04 @ 14:29
A disastrous book.
嘉仁 [會員] 2009-06-04 @ 14:42
Unexpected disaster for pear and jujube.

我也喜欢封面啊。
抽屜 [會員] 2009-06-04 @ 15:45
why me
痛哭的男人, 感觉有点可怜。
sooksook86 [會員] 2009-06-04 @ 16:29
我以為是橫災嚟咗。
金聖嘆係廣府人嗎?
莊若 [會員] 2009-06-04 @ 22:32
Not A Book
Words to Recycle

恭喜恭喜。我跟老黄有同感。其实大荒版头照比较吓人,也比较吸引……
那天晴 [會員] 2009-06-05 @ 01:12
我說的是「設計」,只有照片取勝而已。
黃俊麟 [會員] 2009-06-05 @ 09:43
俊麟,
是的,我跟设计封面的朋友说我要简单干净。是不是太简单了?

那天晴,
大荒的版头是刘城达的设计。他大概会提议封面放我的裸照。所以我没问他。
翠梅 [會員] 2009-06-05 @ 10:50
终于拜读了您的大作。很喜欢,你的对白。
sooksook86 [會員] 2009-06-07 @ 01:37
庄若,

金圣叹不是广府人。他的文字很好看,你应该会喜欢他。他批的西厢记,我翻来覆去的看,原文都略过,只看他的批。

这是wikipedia上抄来的: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人瑞,字若采,明末清初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本名叫张采,因过继给亲戚,改姓金。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狂傲有奇气,戴贝壳眼镜,才华横溢,有吴县第一神童之誉。王应奎说他“颖敏绝世,而用心虚明,魔来附之。……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逐一点评,称之“六才子书”。

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五十四岁时因“哭庙案” 入狱,冠上“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狱中有家书:“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金圣叹绝笔。”同年七月十三日于南京三山街头处斩,临刑遗言:“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同案难友共有十八人;据说他的头落地时,耳里滚出纸团写着:“好快刀!”。
翠梅 [會員] 2009-06-07 @ 12:58
痛快,這是一個知食份子吶。
莊若 [會員] 2009-06-07 @ 19:54
翠梅:不是,是太「滿」了!也太「理所當然」了。
不好意思,我看設計總是不自覺會自問:
為何是「如此」而不是「那般」?
不過,星期天聽你在推介禮上講,我才知道你要這封面
的「目的」,所以我錯怪設計師了,
他只是把你的畫面「呈現」出來而已。
黃俊麟 [會員] 2009-06-08 @ 10:16
是的,封面设计的想法的确是那种"shouting book" ! 一本要远远把人喊来的书。

英文书名收集到的有:
Nonetheless, Worthless
A disastrous book.
Unexpected disaster for pear and jujube.
why me
Not A Book
Words to Recycle
worthless books kill trees.
A disaster for trees?
A disaster for pear and date
A disastrous book
翠梅 [會員] 2009-06-08 @ 14:14
庄若,

我后来想想,是不是我们都比较喜欢香港文字,多过台湾文字?

我想那个金圣叹的遗言,是很周星驰的。厉害的是他真的被砍了头。
翠梅 [會員] 2009-06-08 @ 14:21
翠梅,

有機會你找一個叫淮遠的香港人的書看(考慮捨不捨得借你。)《鸚鵡秋千》(其實是南洲一種酷刑)《紐約駱駝》,《懶鬼出門》等等。這個驢頭(他喜歡叫男人驢頭,女人婆娘。)才叫厲害。
有時候,吾等所謂的好文,會令人摸不著頭腦。睇化了。
台灣的美文,我只喜歡過葉珊(「恐怖份子」的文藝女青老捧著一本)和渡也,他們都老了。俱遠矣。
莊若 [會員] 2009-06-08 @ 17:39
還有這個版本--

大师金圣叹文笔幽默言语幽默,幽默了一辈子,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但没想到大师的“临终要事”竟然还是幽默。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也是大师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

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的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嘉仁 [會員] 2009-06-08 @ 18:03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104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