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王安憶談馬華文學  ◎  有人出版社
藝文訊息 2009-11-11 13:19:51
Bookmark and Share

張新穎 :台灣文學里面有幾個馬來西亞人,像黃錦樹等。那麼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學怎麼樣?

王安憶: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學我個人不大抱希望,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有一個誤區,你出生在這個國家,你住在這個國家,可是你對這個國家沒有感情,你找不到一個馬來西亞華人說我愛這個國家。他們只在一個華人社會里面生活,然後他對這個國家充滿了指責,馬來的文化他們是沒興趣的,馬來人的歌舞他們都不看的,這是和華人在馬來西亞的遭際有關系,華人受了很多欺負,因為放棄了政治,沒有像李光耀這樣的人物出現,政權落在馬來人手里了,可是這是人家的領土啊。他們有很多理由說他們很早就在這生活,勞動,生產積累了很大份額的財富,所以覺得許多政策對華人不公平。可是不管怎麼講華人和馬來人就算是親戚,或者朋友、鄰居吧,已經是一起生活的人,卻依然對這個國家好像沒有了解的欲望的樣子。當然,也因此他們非常非常的傾向中國,他們對馬來西亞的認同感則差了很多。這種認同與不認同里的思想資源我以為不足,這可能會妨礙作家的生長。

張新穎:馬來西亞的華人很驕傲吧?

王安憶:很驕傲的,因為有財富,文明程度也高。南洋的華人都很驕傲的,因為有錢,錢賺得不得了,可是沒有政權呀,政權在別人手里邊。菲律賓的華人都富到什麼程度啦,造墓,他們的墓都造得很大很大,像一幢房子一樣,在里面打麻將,生活得很奇怪。

*摘自王安憶、張新穎著《談話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

[ 點閱次數:85262 ]

47 則回應

看來王安憶認識的馬來西亞華人,是屬於上一代,富有以及熱愛中國的.上一代對馬來西亞的認同本來就不強.他們可能只是眾多馬來西亞華人種類的其中一種.更多的是富有以及傾向中國商機,不富有以及傾向中國文化,不富有以及傾向國陣文化(以便獲得參政的感覺)等等.他們可能是對政府和制度充滿了指責,多過對國家.
嘉仁 [會員] 2009-11-11 @ 13:58
"對政府和制度充滿了指責,多過對國家" 贴切,我爱国,不等于我爱国阵政府.
2009-11-11 @ 14:49
若鵬,

從中國角度,黨國/政府大概同義.
嘉仁 [會員] 2009-11-11 @ 14:51
王安憶不會說:不,我不懂,我不能瞭解每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的思想,不,我不能代表他們說話。
她真的不懂,但奇怪的以為自已懂,那麼肯定地以為。
雖是小國寡民,其實不用問取小說家的意見,她不懂,真的。
2009-11-11 @ 15:46
對了,不懂是王安憶還是王安億?
2009-11-11 @ 15:49
她也并非全说错... 可能外人看来,就是如此.
2009-11-11 @ 15:50
嘉仁,

但我也聽過上一代描述過這樣的「一個馬來西亞」,大概獨立前後,各族沒有太多分歧與算計,不知道當時華人看不看馬來舞蹈,但肯定也迷P.Ramlee,國家認同基本不成問題。1969之後,政客大舉炒作種族課題,種族主義制度化,才衍生種種問題,包括王安憶說的「指責」。

我們都接觸過充滿抱怨的人,罵政府怪時局,話鋒一轉又夸耀起自己的生存能力。我們自己有時也這樣。但外人看來,也許就有點扭曲。也難怪給王安憶留下不良印象。

但大家都在進步當中,現在許多抱怨和指責都不再以華人本位的方式提出了。是不是表示我們要出大作家了?
2009-11-11 @ 16:06
我是馬來西亞人,我愛這個國家!
behkim [訪客] 2009-11-11 @ 16:10
我總是常覺得,華社的外交手腕就是這般,喜歡製造悲情,或者過度讚美中國文化,造成了籠統的印象,大家都要出走,都要被拯救.如果不這麼做,彷彿馬華就不華了.不排除很多是商人,說了這些悲情故事,作為接近大市場的策略.
嘉仁 [會員] 2009-11-11 @ 16:15
說個題外話,有沒人注意到,P.Ramlee的影片,是邵氏出品?
記得曾經有部電影,說一個華人吹簫的,故事內容倒是忘記了。
王安憶得空的時候,不懂有與西藏,蒙古,百越,朝鮮,阿里山,香港人埋堆沒有?物與類聚,不管哪裡都一樣。不見得我天天穿沙籠便是愛國了。
我覺得如果團結不成,一盤散沙也不錯。電視劇有教導:「勉強係冇結果的。」歌仔有得唱:「不如早點兒分離」,愛不愛國沒關係,有民主精神,公平思想就行了。
當然,我讚成嘉仁說的:有這樣的印象,多少也與我們喜歡一見外人便抱怨自已如何吃苦,以後要記得千萬別那樣做了。打落門牙和血吞吧。
2009-11-11 @ 16:28
我本來就不喜歡王安憶,看了以下的談話後更加不喜歡,
想不到她對於文學有很多誤區之外,連帶對政治社會也有很多誤區。
我不鄙視無知(學海無涯嘛),但起碼應該懂得緘默的尊重。
路人 [訪客] 2009-11-11 @ 18:22
热闹!不吐不快!原来国外人士这么看我国华人。
对了一部分,但,真的咯,不能代表咱对自己的国家的情怀。
所以这样诠释咱马华文学,不是很妥当呢!

他们不会懂我们看LAT的时候,我们都被抓到了同样的痒处,笑的时候也是真心的。

到中国旅行,问到哪一国人,我们都不说中国人,而说马来西亚人。王安忆真的不懂。
凯拉 [訪客] 2009-11-11 @ 20:16
原来“大言不惭”是这么一回事。
咱大报馆还花钱请人远道来吃喝玩乐,还给人颁奖哪。真是自取其辱。
Anak Bumi [訪客] 2009-11-12 @ 01:45
我想王安忆到马来西亚都只是接触星洲的高层(张社长萧总等等)或一些商家(原本就大中国主义的商家),所以认为华人都是“钱赚得不得了。。。很骄傲的。。。”,真可悲(可悲的是接触她的人竟然给她这样一种感觉)。
所以黄公的直觉是对的,他们来这么多次都是白来的,来来走走凑凑热闹,从来没有认识过马来西亚(看起来都是主办单位的问题)。
健文 [會員] 2009-11-12 @ 08:13
主辦單位也是很無辜的,我們只是盡地主之誼,也許是太過熱情了,帶他們吃好的住好的,她每天從酒店走出來就看見恢宏的雙峰塔,活動的場地富麗堂皇,周圍車流馬龍,就以為這裡的人都很有錢,無知至此,也與旁人無涉。
黃俊麟 [會員] 2009-11-12 @ 09:37
「他對這個國家充滿了指責」,所謂愛之深,責之切,這大概是王安憶永遠都不會的事,因為她是共和國的好兒女,對她來說,「共產黨像太陽/照到那里那里亮/哪里有了共產黨/那里人民得解放」,哪裡還會有埋怨和不滿?所以,看到這裡的華人動輙不滿政府,批平政策,當然會認為這些人不愛國啦!
黃俊麟 [會員] 2009-11-12 @ 10:00
這……王安憶是不是沒有遇上年輕人啊?
我愛我的國家。
我對馬來文化的確興趣缺缺,因為我想更多了解馬來文學
我非常非常非常不傾向中國的。

而且,我祖先的墳墓都沒有大到能夠在里面打麻將……

p/s:下一次王安憶來的時候,強烈建議請她多多和馬來西亞的年輕人談談天,多看看馬華文壇的東西才發表談話啦。如此表面膚淺的言論顯得王安憶有點無知呢。
2009-11-12 @ 10:07
還有,就算是她說的華人種種心態都正確無誤好了,那又跟「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學我個人不大抱希望」有甚麼關係呢?馬來西亞的華人有錢驕傲,所以馬來西亞的華文文學就不會有希望,這是甚麼邏輯呢?中國人驕不驕傲我不知道,但現在是夠有錢的了,財大氣粗,大概也免不了幾分驕傲的,那照她的邏輯,中國的華文文學我們也是不抱希望的了嘍?
黃俊麟 [會員] 2009-11-12 @ 10:11
話說回來,愛不愛國跟寫不寫得出好文章,沒什麼必然的關係。
不一定所有文學創作,都跟「國」有關。
2009-11-12 @ 10:11
欲擺不能,因為有夠氣,再來:
中國評審在這裡講的稱頌讚美,我們固然都心知肚明,那只不過是客氣話,當不得真。但客氣是一回事,偽善是另一回事,在你面前說的是一套,轉過身卻是另一套,真教人不由得心寒。
由是觀之,李銳在花蹤交流會上的諍言,不啻是空谷足音了,還是彌足珍貴。但像李銳者又有幾人?這個問題的反面意思是,這些評審中,還有多少是「王安憶們」,恐怕我們得擦亮自己的眼睛。
黃俊麟 [會員] 2009-11-12 @ 10:22
錯字更正:
「批平」是「批評」。
「不抱希望的了嘍?」是「不抱希望的嘍?」。
「還是彌足珍貴」是「還很彌足珍貴」。
黃俊麟 [會員] 2009-11-12 @ 10:40
黃俊麟真是說中了我的內心話。
王安憶身為一個作家,
尤其和她常表現出來的帶有「知識分子」個性其實並不相符,
她的許多評論(包括文學)常常顯露出她的無知以及偽善。

只是這一次,她發表了對馬來西亞的觀感,
錯誤的部份顯而易見,引起公憤而已。
但我不贊同大馬或主辦單位要為她的無知負責,
一個作家,尤其資歷豐富的作家,
應該夠敏銳,不會真的只眼見雙峰塔,
或最起碼應該做做功課,慎重發言。

簡單來說,她的思考深度遠遠不及李銳史鐵生等人,
星洲頒獎給她並不意外,也不是星洲的錯,
大家都喜歡「四平八穩」的作家。

路人 [訪客] 2009-11-12 @ 11:35
大家继续为文学努力吧。

王安忆对马华文学抱不抱希望,实在不重要。

这里这么热闹,还是让人高兴的。
翠梅 [會員] 2009-11-12 @ 12:37
我是马来西亚人!我爱我的国家!我和友族同胞们一起上学、一起用手吃饭......我们怎么会不爱国呢?每个种族的老百姓都是很和睦相处丫!看东西要看全面的。
lie [訪客] 2009-11-12 @ 12:40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强迫”或“规定”使人反感,进而更加不愿意去了解。当高中历史规定要读回教文明,当国立大学强制要修东亚文明(其中重点放在回家文明),很多学生是反弹的。

我初中因为功课要做“科学伟人”,结果接触了回教文明里著名的数学家,后来又继续看到一些回教文明里的文艺,包括建筑、书法等。我个人觉得回教是一个中庸而且影响人们追求知识的宗教。

至于马来文化,我也许不熟悉,但是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和他们一起跳舞,我觉得是很开心的事情。我总是记不起食物衣服舞蹈的名称,但是我就是喜欢。

王安忆真的应该先认识各阶层各年龄层的马来西亚人(不一定只是华人),才好做评论。
张 [訪客] 2009-11-12 @ 13:49
我想她不了解马来西亚。
她的作品不如李永平、钟怡文、黎紫书等
全真教 [會員] 2009-11-12 @ 16:44
其实王安忆不会对南洋不熟悉,她的伤心太平洋写的是新加坡。只是人物情节不知是否完全虚构。可能她对马来西亚华人的认识,是从新加坡人的眼光也不一定。

翠梅 [會員] 2009-11-12 @ 18:23
《伤心太平洋》里,叙事者的父亲在新加坡出生长大。热爱戏剧,对中国充满向往。后来乘一次在中国演出,留在中国。

大家应该看一看的。
翠梅 [會員] 2009-11-12 @ 18:38
《傷心太平洋》寫的正是她的父親。同一本談話錄裡也有提到,
且(比馬來西亞)更詳盡。copy如下讓大家看看:

张新颖:因为你妈妈是一个作家,而且你写过好几篇文章,一般来说关于你妈妈的印象大家比较清楚;关于你爸爸就不太清楚了。

  王安忆:我爸爸是比较模糊了。

  张新颖:多谈谈你爸爸吧。

  王安忆:我觉得我对我爸爸到现在还不了解,首先我爸爸不像我妈妈跟小孩子那么亲密,我妈妈这个人别看她有写作的事业,可是对她来讲,第一还是孩子,孩子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但我爸爸和通常的男性一样,不会把小孩子看成第一位,事实上后来的命运证明,我爸爸比我妈妈更需要这个家庭。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对我母亲是个很大的拖累,如果不是为了我们这些人的话,我母亲会发展得更好,会轻松很多;我们这些人对我母亲拖累得很严重,因为我母亲非常在乎我们。我对我父亲真的是不太了解的,我记得我父亲去世以后,报纸上做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杨绍林安排的,我很感谢他。他建议通过我,来谈我的父亲。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我父亲有个老战友,打个电话给我。她说你对你父亲一点都不了解。她说你父亲当时在部队里边是——我这个说不清楚啦,总之他当时在新四军里面是一个很突出的人,艺术上很突出的,他是导演,戏剧上已经很……等于是个教导员;她就说你对你父亲根本不了解,你说的都不太对,把你父亲说低了。我的父亲,他的情形其实也不是像他们说的那么突出吧,他出生在马来亚——当时新加坡还没有独立,还没有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当时都叫马来亚,他是在新加坡这一边出生的。我的曾祖母带着祖父,当时还是个孩子,跑到新加坡去的,然后有了我父亲;他是他们家的长子,长子长孙,家里面很宝贝。我父亲一向是个很娇惯的人,于是呢他不喜欢做生意,他也不喜欢劳动,他就喜欢读书,而家境却走下坡路,不可能让他一直读下去。家里面的衰落,全都是性格造成的,我祖父也是一个很挥洒的性格。所以我父亲老是说他童年不快乐,并且以为所有的孩子都不幸福。他就喜欢戏剧,喜欢写作,我父亲在那边就是文艺青年啦,所有的文艺青年其实都是和左翼有关系的,和抗日、革命都有关系,他就是这么一个文艺青年。他回到大陆是为读国立剧专的,并不是来参加革命的。

  张新颖:他大概是多少岁回到中国的?

  王安忆:二十一岁回来的,应该是1940年回来的。

  张新颖:那你祖父是从哪里到新加坡的?

  王安忆:从福建同安,祖父是跟着我的曾祖母,当时我祖父大约八九岁,像我祖父母的历史很糊涂,谁也搞不清楚,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那都是一些没有历史意识的人,有些像初民,闽南那地方开发得晚。

  张新颖:所以你写《纪实与虚构》就没有写父亲这一脉……

  王安忆:哎,完全拉掉了。

  张新颖:你只追究你母亲的历史。你父亲回来读书——其实没有读吧?

  王安忆:抗日战争嘛。他也是不了解情况,他来读剧专。等他从海上漂到上海,剧专已经关门了,这我知道,他就在上海流浪吧。这个时候他还靠家里接济,全部生活费靠我祖父邮寄,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爸爸进步的成本吧!战争爆发后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邮路断了,我爸爸就没有接济了,没有接济怎么办,结果他的那些老师就介绍他去苏北根据地。

  张新颖:他的老师?

  王安忆:他的老师其实都是地下党,最早的时候戏剧文学全都是革命的产物。那么就去了苏北根据地。他也蛮惨的,每次精兵简政总是简到他,可能如我父亲这样的来历总不是最可靠的革命力量吧,他被“简”回来,回到上海漂泊一段,然后再接上关系跑到根据地去。

  张新颖:那你父母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王安忆:就在这个时期认识的。

  张新颖:苏北认识的?

  王安忆:就是这个时期,在文工团里,我妈妈是团员,我爸爸是导演,还是什么主任,反正他头衔一大堆,我真的不是很了解我父亲这段历史,总之他在那边挺辉煌的,一直到反“右”,一下子就落了样到了眼前。然后他们还说奶奶——我从来没见过她,他们说奶奶特别喜欢看你们小时候的照片,一天到晚指着照片说这是谁这是谁,我的哥哥对我叙述这些情景,以及她去世的情景,那景象令人难过。对自己的身世的了解好像就从那时候开始了,这好像蛮惨痛的。

  张新颖:你写《伤心太平洋》和这个有关系么?

  王安忆:对,有关系,所有的材料都来自于那边,可以这么说。

  张新颖:这个作品写得也有点儿模糊。下来。尽管如此,我爸爸还是认为他人生最有价值的两件事,一是革命,二是艺术。我是1991年的时候第一次到新加坡,我们家上海这辈人我是第一个到新加坡去的,然后我的婶婶、姑妈就带我去祭祖,去上坟,我看到这墓碑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当然,把我的名字刻错了,在他们脑子里面我们这一支是很重要的,我就是坟里人的后代。然后我第一次看到我的堂哥、堂姐,原先很渺茫的一个亲缘就这

王安忆:因为材料有限,材料实在很有限,但情绪却格外饱满,来自于新加坡之行,第一次去新加坡的感受真的是伤心。去上坟,看着我爷爷奶奶碑上的照片,我觉得他们过得不开心,不幸的表情。在热带,人会很焦躁,所有的苦痛都会变得很尖锐,炎热、生计、儿子不肖,然后日本人入侵、沦陷、种族矛盾,这个国家真是苦难重重。所以别人都骂李光耀,我就觉得李光耀伟大,很多人不喜欢李光耀,觉得他专权、铁腕,你想生存危机这么严重,他怎么能不紧张,别的少说,首先要保住生命,保住生存。

  张新颖:我看到你对新加坡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你说这个国家是按照理性设计出来的。

  王安忆:有一个小说叫《一家之主》。

  张新颖:呃,我明白了。

  王安忆:我觉得新加坡的繁荣与发展是以一种丧失为代价的,就是诗意的性格——它以丧失诗意为代价,这么小一个地方,处境那么复杂,它必须要理性,不理性没办法。这地方我觉得很悲壮的,你想中国的华侨尤其往南洋这边去的那么多,财富积累起来了,政治却没有地位,都是土著统治。只有一个地方是华人掌握了政权,就是新加坡。所有的东南亚地方,菲律宾也好,马来西亚也好,华人都是很有钱的人,可是都没有地位的,就是因为中国人不关心政治。但是李光耀这样的政治家,是和我爸爸这类人天生有抵触的,我爸爸这类人肯定不可能在那种严格的秩序下存身,所以我爸爸是一定要跑出来的,他不跑回中国,也会钻进丛林参加共产党,别无出路。我那些表哥讲话也很随便,他说你爸爸要在新加坡的话,老早就被李光耀枪毙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李光耀了不起。我的背景很复杂哦,只是在我的身上没什么体现,因为它不可能同时地集中地展现。我的大表哥喝醉了酒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也觉得有一定道理,大表哥说你妈妈血统比你爸爸高贵,因为你妈妈是浙江绍兴那边的人,你爸爸是福建那边的人,从人种学上讲,浙江文明的历史长。

  张新颖:你不是追究你妈妈的血统追究到少数民族吗?

  王安忆:这是瞎追究,想象和虚构的。中国的人口南北的迁徙特别多,怎么可能期待一个种族姓氏保持不变?

  张新颖:你用力追究你妈妈的血统,可是我觉得,你父亲的血统里面可能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

  王安忆:我父亲这个血统呢不像我妈妈这边进入文明史比较早,记载就很少。

  张新颖:他一开始那个地方算客家吗?

  王安忆:有人说我们家是客家,但是他们并不承认。我父亲没什么历史兴趣,他那边的亲戚么,他们都是做生意的人。你要说他们是客家人他们还不高兴,因为客家人社会阶层比较低。搞不清楚,这事你去问谁,谁都不能回答你。他们都是那种人,我觉得我爸爸他们家亲戚全都是那种没有历史自觉性的。

  张新颖:如果他这个家族一直在福建同安,其实从写作上讲可能是没多大意思的,偏偏你祖父又到了南洋,然后你父亲又回来,这个里边应该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

  王安忆:回来的人很多的。华侨,尤其是青年,都向往内地。我父亲也经常讲,他和他们家人在一起是从来不开心的。他们家亲戚老喜欢到上海来看他,一般接待全部都是我们这些人承担,我爸爸不太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我父亲经常讲他一辈子就两件事情,一个革命,一个艺术,这两件事情和他们在一起都变得没有价值了,因为他们都是那种做生意的人。
2009-11-12 @ 19:01
週末在「傷心星加坡」的國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聽聽看王安憶的同鄉魏艷怎麼看她和其父。錦樹當講評,也會放炮吧。
2009-11-12 @ 19:13

回應頁數 : 1 2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103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