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我是激流島上一棵樹。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另一種「作家的家」  ◎  木焱
生活隨寫 2011-06-29 10:48:47
Bookmark and Share

該如何定義《作家的家》呢?

去年杪由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出版,詩人曾翎龍主編,收集了馬華文壇老中青三代作家,書寫自己的「家」。當時徵稿內文寫到,主題必須與“家”相關,可寫家或家人,散文和詩皆可。而主編覺得「很好玩,這可以是一次偷窺,也可以是掩藏。」

偷窺的是讀者,掩藏的是作者。作家們在書寫他們的私人生活空間與他們的至親之餘,是否掩藏哪些不願透漏的家事,而保存著吸引人的地方?翻開文集,先不去閱讀各家文章,而從張貼之照片就可看出端倪。有些是拍攝家──建築體和其內容物,有些是拍攝家人──圍繞身邊的親屬。畢竟人是住在家裡頭的,所以家與家人也就不可二分了。

家裡的作家逐一登場,我們看到冰谷的家充滿文人朋友,成為同道談文論藝的場所。梁放的陋室與書斋形成強烈對比,一位土木工程師對家(半獨立式排樓)的不離不棄,虛實應對。黃建華古樸的餐桌,讓我聯想到磨菇兄弟們喝酒打屁的場景。黃錦樹的舊家,在開往Batu Pahat的路上是經常出現的風景,板屋前方是曬可可、棕油仔的廣場。張依苹的老家後院雨後淹水,卻成了她筆下的威尼斯。而李宣春的老家最吸引人,那木板陽台?當作玄關,可是舊時代的Bungalow,讓我進而思考作家的家不只是一棟裝載著人的建築體,應有其建築特色的生命在裡頭,只是作家不諳而忽略。

另一群作家則選擇述說至親,比如曾沛兒孫滿堂的全家福;鄭秋萍述說年輕時的自己,現在「偷窺」過去;黃俊麟放了張旅途中的相片,意味著作家和家人的距離,時而靠近時而走遠。昆羅爾的雙親,在廚房協力製作一個蛋糕,兩人專注的眼神看不出老態。抽屜雙親開懷微笑,猜測作家本人的性格亦如此。

但是,單單觀看相片來偷窺,便不知道作家的掩藏。英國藝評家John Berger和攝影師Jean Mohr合著《另一種影像敘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一書中,Jean Mohr以13個自身拍攝的經驗,書寫他作為攝影家的反思。一張照片,就像一個「相遇之所」,身在其中的攝影者、被攝者、觀看者,以及照片的使用者,對於照片常有著彼此矛盾的關注點。這些矛盾既隱蔽,又增加了攝影圖像的曖昧不明。

也許真如翎龍所言:這本集子,其實對象不是讀者,而是家人。因為,只有家人才能在文字與圖像之間看出作家的掩藏──那個曖昧不明,只有家人能發現作家無法以文字書寫透徹的──那個矛盾情感。通通都在這本集子裡流瀉,成為親情的召喚,遺憾的回憶與憑弔的風景。

作家的家,好像寫出來了,卻還在自己手中,等待一磚一瓦堆砌起來。

[ 點閱次數:12858 ]

導讀曾翎龍詩集《有人以北》  ◎  木焱
讀詩集 2011-06-23 11:59:54
Bookmark and Share

讀完整本看見詩
──導讀曾翎龍詩集《有人以北》

喜歡在咖啡館內讀詩,除了享用咖啡和音樂,也因為窗外來往行人,流動的街景,讓我能更快進入詩句之意境。而在飛行中卻恰恰相反。

這次帶著曾翎龍的詩集《有人以北》,從新加坡飛往台北的四個半小時飛行時間,我只能坐在小小的座位,靠著走道,沒有天空美景的情況下,讀完。剛開始總難安定心思,空服員來回推著餐車,還有機長高昂的歡迎詞和介紹,如不穩定氣流干擾著我的思緒。待大家吃飽昏昏欲睡,我展開詩集,循序進攻,每一行的詩意。

詩集分成三輯──有人、以北、小木家書,共34首。看起來可以一兩個小時讀完,然而我讀來分外難受。不知道是詩人之間語言系統和思考邏輯的差異,還是因為我長期在台灣逗留,而無法了解在地馬華詩人的作品?可文學是無國界的,詩是隱誨的,怎能讓人一下看透,一下就體會到呢?於是我耐心讀了一遍又一遍,看著詩人以詩句串聯了童年、長大、家鄉與國土的情感,最後出現一個她。

讀到最後一首〈北回〉,我懂了,我讀到詩人,我拿到進入整本詩集的鑰匙,以此詩為觀點(觀看的角度),遂感受到曾翎龍詩作中的描述與情感的發抒。

街燈映照昨日之死亡
你起來,披衣開窗

從前一晚照亮到隔天清晨的街燈,時間在它的燈暈下流逝,事物於焉改變形象,告別原有的面貌,昨日,已死。然而此時詩人醒來(或者整夜未眠)披衣開窗,他將看見什麼,詩人這樣寫道:

一只候鳥北迴
柳樹開始封閉對岸的風景
微涼的草場我沁汗
露水在草尖,最初和最後的居所
蝌蚪夜裡伸腿
蛙聲已隱遁

我們看到死亡過後原來是生機勃勃的畫面,候鳥回來了,柳樹長高了,草場上所有的葉尖沾上剔透沁涼的露水,多麼美好的早晨。於是一切有了轉機,詩人繼續他的思考。

飛機拖著長長凝結雲
銜接兩個早晨

哪兩個早晨,一個昨日的早晨和一個今日的早晨,一個逝去的早晨和一個新生的早晨。所以昨日即是今日的過去,它們相通,生死相連,是最初和最後的居所。我抓到了詩人的思想,看似憂鬱卻充滿希望,看似妥協卻積極看待。從最後一首〈北回〉往回讀,〈如果我們小孩般相遇〉,才是詩人情感的依歸。掌握到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一本詩集便有了面貌,逐漸有色彩。

前半部詩作之所以難進入,我想是因為他對待這些感覺,謹慎地以文字來傳遞,不容失誤與失真,反而壓抑了詩歌中該有的抒情,過於節制的書寫無法立刻引起共鳴。但從〈北回〉開始,一切改變了,所以詩人說:「這是我的習作,也是我最好的詩」,以讓我們期待下一本詩集的來臨。

[ 點閱次數:14368 ]

魍魎之書03我們還需要詩人嗎?  ◎  木焱
散文 2011-06-14 11:17:38
Bookmark and Share

2011.4.2木焱致邦尼:

之前對你說過,我已經不當詩人有一年。為什麼這麼說,那一年裡我沒寫詩,不只沒寫詩也沒在讀書,沒有思考。

不寫詩的日子,我落入醜陋馬戲團,扮演一個戲耍者。在觀眾面前,嘻皮笑臉扮好人,認真做好一切不合理的交代,譬如要同時操弄一百個火炬。我為什麼必須向誰交代,因為那個誰給我飯吃,讓我沉浸在平穩的幸福中。我是馬戲班裡頭一個雜耍,每天認真地練習,好讓觀眾買票入場給予歡呼與掌聲。

不寫詩的日子,我明白了周圍的人集體裝瘋賣傻,只為有飯吃,為爭取首席甚至不擇手段,污衊造謠來拔除眼中釘──那卸妝後清醒的小丑,他看到一切真相。清醒的小丑一直看著真正的小丑,滾著偌大的銅板在觀眾面前繞呀繞,逗得大家開心了就往舞台丟擲更多的銅板。真正的小丑無法卸妝,因為小丑妝已然成了他的臉孔。

不寫詩的日子,我看到許多跳火圈的獅子,來來去去,燒傷了尾巴,燒傷了威嚴,失去了兇猛。火箭人屢屢把自己塞進砲管,然後鼓起最大的勇氣拉開火信,砰的一縷白煙冒出,身體飛了出去,心卻還在砲管裏擔心下一場的演出是否同樣順利。醜陋馬戲團的經理要他們認真賣命,否則沒有薪餉,沒有飯吃。

興許你當作是玩笑,不寫詩的日子裏,我看到他們西裝筆挺,開車到公司,打卡之後換上戲服,開始扮演董事長、總經理、生產經理、品保經理、主任、課長、工程師、技術員、醫生、商人、研究員、業務員……惟獨少了老師,因為薪水太低,他們易容後離開了馬戲團。

但是,馬戲團可以有詩人嗎,他的表演會讓觀眾喜愛嗎?──馬戲團的詩人說真理,講箴言,諷刺。觀眾倒覺得好笑好玩,因為從來沒有人那樣講過,真是奇怪的言談。背離世道價值的詩人是一個很好笑很成功的表演者,他正常講話就可以有飯可吃,有錢可拿。

最後,他問了大家為什麼要吃飯?短暫靜默之後,觀眾先是抱肚大笑,表演者順勢帶動氣氛,笑到終極流出了淚水,因為太好笑而無法停止,無法停止之後就到涕泣。大家笑到哭,無法停止,整個帳篷裡哀號聲四起,詩人很滿意。

詩人的一句話,大家為什麼要吃飯,好笑到沒有人會去回答。

2011.4.3邦尼致木焱:

詩人是祭司,逾越者,盜火者,他問卜,他預言,他口出惡言:世界總將崩毀,而詩留存。

自我在初二的時候,化學課寫下第一首詩,很神秘的體驗,就像第一次自慰流出的精液,歡心又哀傷的不能言喻。然後,整個中學,寫了三百首詩耶,我自以為是個詩人。高三,班上同學把詩譜成曲,我唱自己的詩,自己的歌,吟詠,青春如燙金色。

我沒有分別寫詩和不寫詩的日子,像我喜歡的莊子寓言,影子,和魍魎,和形體的對話那樣,誰依附誰,誰拋棄誰,誰又背叛了誰呢。

好像沒有寫詩的日子,就不是日子,是詩的背叛。

沒有寫詩的日子,是字和詞的空白狀態,混沌出遊,遺其珠。不需要時時想著把遺珠找回啊。沒有寫詩,詩存在。

沒有寫詩和不寫詩的分別;沒有詩人和不是詩人的分別。可是,你把沒有寫詩,詩人區隔,在寫詩和詩人之外,另有一個俗世的,日常的,工作的,吃喝拉撒睡,的世界。不是那樣的吧。沒有寫詩,沒有詩人,正是詩的零度,人的零度。

這樣的生活是好的:“那一年裡我沒寫詩,不只沒寫詩也沒在讀書,沒有思考。”你把自己放得低低的,低到谷地,就還觸不到底。寫作,是向下的,Helene Cixous說的。反而,自命崇高的寫作,像建巴別塔,上帝是會震怒的,所以,卡夫卡寧願建一座通往地底的巴別塔,向下,向下,直到熔化。

我寫詩,沒有計算時日:我多久沒有寫詩了啊?韓波十七歲寫的《醉舟》,那之後,他放逐,他不再實驗字母是有顏色和聲音,沒有寫詩的日子,可是,那詩的光焰灼燒多少後人如我輩啊!

而詩人又是凡人,他慾求,他口渴,他吃飯,他貪婪,他害怕,他工作,繳房貸,付保險,他拉屎,他感冒,他老去,他死去,化塵土。

人是詩意的棲居,海德格的箴言,原文是這樣的:
…poetically man dwells…
Full of merit, yet poetically, man
Dwells on this earth.

南洋副刊之文藝專欄  

[ 點閱次數:28711 ]

私生活  ◎  木焱
現代詩 2011-06-11 20:46:06
Bookmark and Share

餐盤上切割一些感覺,銀色的刀叉
雙魚倒掛。在夏季
汗滴進沒有臉的盤底

另一些疲憊,在城市的蒸籠裡烹調
餐巾圍著飢餓的眼
和失焦的每一天。

一陣陣飽嗝
自洗碗盆的排水孔
呼喊回來

其中一個
一個取代願望之後的飽嗝
從客廳裡的一張嘴釋放

[ 點閱次數:19313 ]

愛戀南山  ◎  木焱
生活隨寫 2011-06-08 11:01:47
Bookmark and Share

這次想要介紹的,不是居鑾中華中學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無關,卻牽繫著居鑾的人文與歷史。

這本全彩,用雪銅紙印製,花蹤文學獎常勝軍龔萬輝擔任美術編輯的文集《南山之戀》,是由鑾中校友廖宏強(旅台馬華作家)連同美術與設計科第十五屆畢業生的結晶合輯。廖宏強目前在台灣擔任內科及急診醫學科專科醫生,在2009年底返馬時,碰巧母校美術與設計科畢業展,欣賞一幅幅學弟學妹的作品後,有了出一本“愛吾鄉、惜吾土”的書的念頭。於是隔年與美設班的高秉益主任策劃以油畫為媒材,以居鑾開坡百年為題,進行繪畫創作,再輔以文字詮釋。

學生們畫出他們對於這塊土地十八年的情感,也有以文字書寫各別的心情故事,如黃素浍〈麻布袋的世界〉、丘曼琳〈巴士情緣〉、蘇詩瑩〈咖啡烏〉等。廖宏強則像一位“穿針引線”的裁縫師,把學生們一共35副“南山系列”的油畫創作,縫成了居鑾的百納被。一位老學長在這群畢業生面前,娓娓道出他離家二十幾年的模糊記憶,與濃濃鄉情。

文集以油畫題材歸類出七輯,分別為童年逸趣、蝙蝠情懷、美好時光、南山之戀、思念的人、人在異鄉和迎向未來。有意思的是,每一幅畫作都有南峇山的影子,或遠或近,或虛或實,與畫中其他景物融合一體。讓我想起日本一代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的作品《冨嶽三十六景》,描繪由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除了可以看到各種角度的富士山之外,也可以一窺當時的庶民生活景況。或許學生們受到高老師的指引,這35副南山系列,便成了《南山三十五景》,煞是有趣。

而此文集吸引我的地方,莫非就是南峇山了。前幾次去鑾中演講詩歌,開始前和結束後都沒有好好晃遊此地,多的是時間過客,頂多喝一杯咖啡,吃個娘惹餐,又開車上了高速公路。最近一次,因為忘了從古來到居鑾的所需時程,提前兩個小時到了鑾中,便慢車在居鑾市中心繞圈圈,發覺街道樹的種類繁多,安全島也栽種整齊的灌木,綠意盎然,散發小城的樸實與簡約。而市中心實在很小,往左往右各繞兩圈便沒了,但是有了南山,行進中把焦點放到了遠方,視野於焉拉長拉大。

在南峇山下求學的學子們看到了嗎,更重要的是他們深深感受與體會,於是便有這些色彩豐富,構圖特別的油畫。這是一本全鑾中創作,遠遠地感動了一個寬中畢業生──我。而那南山第36景已經映在我的瞳仁裡。

[ 點閱次數:12842 ]

格格不入

詩的最終是回報,詩的初始我忘記了。

無國籍詩人來到地球找尋食物,逐漸消瘦中。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類別

搜尋

6月 2011
 << < Curren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文章彙整

XML Feeds

誰在線上?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