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情書篇篇 Kuih Kapit  ◎  林金城
印象寫食 2007-02-15 15:43:34
Bookmark and Share

友人問起粿加必(Kuih Kapit) 為何又稱作情書 Love Letter?

一時遲疑,聽過的多種說法頓時湧現,卻選擇有所保留的不願直言。

因覺得這些附會推演的故事情節太過牽強,實有誤導之嫌;傳說也好,捏造也罷,至少也該有個譜,離了就沒有意思。

像以下一則,取自西方飲食網站,用不著我說完,讀者可能中途便頻頻喊停,笑倒在地:話說 Kuih Kapit源自中國古代的蛋捲,宋朝時候軍隊之間曾經以密函捲在蛋捲裡,暗地傳遞軍情,結果成功擊退了蒙古大軍的侵略……這不是月餅傳奇的變調嗎?不要急……還有下文:後來蛋捲便演化成我們現在的 Kuih Kapit ,那些被父母反對的南洋戀人便借鏡古法,藉此浪漫的“秘密工具”互傳情信,所以即有了Love Letter這暱稱。

當然,更“精彩”的還在後頭,我的峇峇朋友曾言之鑿鑿的向我解惑,說要瞭解 Kuih Kapit這娘惹餅食的源頭,就必須先從製作程序開始。馬來話 Kapit是夾的意思,當薄薄的一層麵糊倒在特製長柄的圓形餅模的一邊時,另側必須馬上蓋合夾緊,然後置放在炭火上翻轉烘烤;由於銅模兩面都刻有花鳥圖案,一面代表峇峇,背面就是娘惹, “Kapit” 一起,製成的薄餅就像烙上美麗指紋般的圓形情書,或捲或摺,都是篇篇美麗的“情書”。

記得當時我聽後笑不攏嘴,倒是身旁的女生還傻呼呼的追問:是真的嗎?是真的嗎?


是真的。在林林總總的新年餅食當中,最讓我觸動春節情懷的就非Kuih Kapit莫屬。那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自製年餅過節送禮,除Kuih Kapit外,還有Kuih Bangkit(番婆餅)、Kuih Bahulu(雞蛋糕)、油角仔、蜜蜂窩、炸蝦餅等,現在回想起來,味覺記憶倒其次,反而是一家人齊心協力去製餅迎春的美好心情才是重點。

對文化敏感的朋友一定察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在眾多年餅當中,馬來名詞佔了蠻大部份,小時我們都習慣跟著老一輩的以中文名字叫喚雞蛋餅,雞蛋捲,番婆餅,雞蛋糕、蜜蜂窩甚麼的,但卻從未想過這些再“傳統意象”不過的年食,其實卻是出自娘惹及部份馬來人的巧手,甚至在潛移默化間早已溶入我們的傳統年俗文化。

就像 Kuih Kapit,說改良自中國南方的雞蛋捲,那大概無誤,但娘惹們卻懂得在原材料中多加了椰奶,味道便馬上南洋起來;薄薄一層麵糊,夾在圓形銅模裡,放到火炭上烘熟時卻還是軟身的,趁熱快速捲成管狀或雙摺成扇,一經冷卻即酥脆無比,與來自廣東厚密質地的傳統蛋捲,呈南轅北轍,各自精彩。

至於情書一說,雖無法正確解答,然而一般都以“雙摺成扇”作為廣範說法。感覺上其摺疊方式就像摺信一樣,因為有情,多燙的魚雁也得細心呵護,摺成對方最能感應到的甜蜜記號。

同輩友人慨嘆,說過年心情逐年冷淡,理由說得簡單,全歸咎於商業社會把“年獸”給商品化起來,屬於單純年代的美好,一轉神卻已掏空成華麗外殼下蒼白的內涵與年復一年的形式化,更重要的還是少了那份對“新年”的期盼。

我默默聆聽,也只能試著建議事業如日中天的他,不妨趁這新年前夕,偷個閒,來次全家出動學做Kuih Kapit,大人可以藉此找回過節心情,小孩卻因為難得參與而對“新年”懷以期待。

[ 點閱次數:23617 ]

18 則回應

受益无穷!!!
原来我妈妈卖大半辈子的"Guigabe" ,真正的名称是叫做KUIH KapiT!!!
vanille [訪客] · http://vanille9.blogspot.com/ 2007-02-16 @ 03:44
金城

讀你的文章,看這片片應節小吃
讓我的心也回到家鄉
和你們一起歡樂

Selamat Tahun Baru Cina
焱 [訪客] 2007-02-16 @ 08:39
来一口kuih kapit!
草早印 [訪客] · http://www.wretch.cc/blog/czy85 2007-02-16 @ 12:40
金城,

新年快樂!
莊若 [會員] 2007-02-16 @ 14:58
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明天就是大年除夕
我会把你的知食份子配年夜饭
祝你与家人
新年快乐
金城老友 [訪客] 2007-02-16 @ 17:09
知食分子,

春节快乐!
欧宗敏 [訪客] 2007-02-16 @ 21:48
金城先生:

馬來西亞不知過年的氣氛如何???

在此祝您 新年新氣象
財源滾滾
"豬"事大吉!!!
祝 新春愉快 [訪客] · http://www.wretch.cc/blog/coolchet 2007-02-16 @ 21:53
祝賀所有新知舊雨
新春新氣象,
年年是好年。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16 @ 23:29
coolchet:

我在台灣住過8年,說到過年氣氛,倒是覺得馬來西亞比台灣更加濃烈。

有時間不妨到這裡走走,你寫的德奧及日本遊記精彩,這裡或可提供另一全新的思考角度。

也祝你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16 @ 23:48
昨天看到你在CCTV4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春節目中談魚生,可喜可賀,知食份子走出馬來西亞了!

米蟲 [訪客] 2007-02-20 @ 22:42
今天節目中還有一段談“元宵拋柑”的廣播。歡迎收看。

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春節特別節目“相聚中國年”,以電話連線方式邀我談談本地的“撈魚生”飲食文化及“元宵拋柑”習俗。分別在大年初二及初四播放。

在此特別感謝該節目編導張敏小姐給我這個機會,與世界各地華人打個照面,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21 @ 09:28
金城:

此文讓我想起母親做的過年糕粿。
今年在新山過年,沒回檳城陪她,
心裡總是惦念...
很喜歡你的部落格,
清新而有味道!
傅承得 [訪客] 2007-02-23 @ 08:56
這從來不是我家的年餅單裡的一員。記得以前有做過一次。那是停在80年代的記憶。
我家每年會做的是年糕,但今年沒做,因為母親忙著為嫂嫂做月子。老朋友,不妨也談談年糕吧。新年進步,步步高升。
老友 [訪客] 2007-02-23 @ 11:35
承得兄:
謝謝你來捧場。其實我一直懷念多年前咱們上檳城辦動地吟時,在你老家吃到伯母燒的一桌菜餚,偏娘惹及泰南風味,真的很棒。
當然,難忘的還有夜半時候,游川和你,以及金亮的鼾聲,實在記憶深刻啊!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23 @ 20:36
老友:

本來元旦時候想寫日本年糕,照片也拍好了,卻因為年終雜務纏身,就擱下沒寫。

農歷年也曾想過要寫華人的蕉葉年糕的,結果卻反而寫了米埕,Kuih Kapit,肉乾及魚生四篇應節文章。

我想,還是留給明年寫吧!如果那時候我的飲食寫作計劃還沒結束。

記得在chenboon的部落格中曾這麼留言:

我有個朋友將他媽媽親手做的年糕藏在冰箱快十年了。
硬硬的一塊如暗褐色的石頭。

每到他家,拉開冰箱拿啤酒時都會看見,
我也不問。屈指一算,安娣已離開十年了。

其實我要寫的就是這故事的延伸。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23 @ 20:59
金城:

恭喜发财!
年初八凌晨福建人过年!
我们这里将是红彤彤一片,在记忆的最深处。
不过是炉火烧旺的眉毛。
钟可斯 [訪客] · http://my.hibiscusrealm.net/zhongkersze 2007-02-24 @ 12:58
可斯:

也祝你財源滾滾啦。

曾計劃過要到檳島過年,就是不能如願。

如果新年前後能在島上度過,一定可多寫幾篇“檳榔嶼紀食”吧!其實我一直想看看檳城人是如何過年的。

等我把茨廠街寫成後,檳城就是下一步了。

忠全老弟肯定會說:只聞樓梯聲,趕快“回”來吧!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24 @ 14:42
關於kuih kapit的回憶,除了現在每年固定請媽媽幫忙買一罐milo罐讓我帶回吉隆坡,剩下的不多!
外婆以前也會自己製作kuih kapit,後來製作群年事高了,連模形都送人了。
好可惜啊,就算我現在要學,也沒辦法了。
今年吃到的kuih kapit,全部都沒有以前那種記憶中的椰香和蛋香了,吃了感覺不到美味!
偷工減料的結果,就是很多傳統美食的失傳吧!
在一些以英文書寫的博客中,提到kuih kapit是從荷蘭那邊傳來的。
所以,kuih kapit其實是kuih belanda的變化款。
據說,是記錄在新加坡博物院的文字。
不知道這個說法的可能性多高呢?
遲一些比較有空的時候,真的要找多一些資料看看。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飲食,還有娘惹飲食的歷史記載,發現英文博客的記錄比較起華文的博客,要來得多,而且是相當詳細的。
就是需要時間消化,我的英文閱讀能力真的退步了。
chenboon [訪客] · http://www.wretch.cc/blog/chenboon 2007-03-02 @ 17:38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知食份子

甘心做個無詩生活的生活詩人, 貪戀人間炊煙的知食份子

我的安樂茶飯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