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太注重劇情表層,反而削弱對人物靈魂的描寫和凝視一一簡評德國電影《竊聽風暴》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7-11 23:07:15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一名東德秘密警察被指命竊聽作家的生活,以調查出他背叛共產政權的證據,怎知道,他的良心並未泯滅,在竊聽的過程中,他逐漸了解作家的想法,融合作家的視野,並且在最後一刻救了作家一命。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討好,發揮空間大,也能達致雅俗共賞。然而《竊聽風暴》給我的感覺是,雖然故事敘述得很精采,但終究還是缺乏深刻。

《竊聽風暴》和近期其他德國電影一樣,如《自由意志》《基本粒子》,故事性很強,也在探討人性,意志,體制,人格等所謂深刻題材方面有所涉及,也能引起一些反思,思想上的震動。

不過,《竊聽風暴》缺乏的是對塑造人物靈魂的內觀性,以及對人物心理層次的描寫不足,因此使到角色讓渡給故事,故事為主,角色反而從次,變成附屬了。我思考的是,故事終究屬於表象,導演通過敘述若能做到突破故事深入到"故事里的心靈",這才叫大師。

首先,作家的靈魂塑造就不是很成功,他的神采根本不及他的妻子。作為作家,他的思想內涵他的品德他的人文關懷他的心靈世界他批判體制的良知,這些都是重要的環節,如果關於作家內涵的內在描寫缺乏或不成功,那麼整部影片的靈魂支撐點就無法立足,就算是秘密警察演得再好也沒用,因為我們看不到他要救的那人的偉大價值。

不是說故事性不好,或故事性強不能成就一部好的電影,但是同時不要忘記,要進入藝術的層次,更要深入對人的凝視。透視性不足,往往導致人物的心靈顯得單薄平面,流于皮相,這是許多導演距離大師還有一段距離的原因。

情節只是電影的一個載體,而人的靈魂,才是內涵所在。許多太過側重于劇情化的電影,往往漠視了這一點,他們忘記了人才應該是核心所在,因此讓劇情表層掩蓋/替代了角色的靈魂内涵。

再怎麼厲害說故事,但是故事缺乏人的核心,終究是賣弄故事譁眾取寵罷了,終究是劇情主義和煽情手段的濫觴。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641988/

————————————————————————————

2008-11-15 14:27 删除
个人觉得已经很深刻的描写XX/07的感情了,内敛却坚定。

--------------------
一块停了的表一天也会有两次显示正确的时间。
回复
别挡着地球转

2008-11-23 09:28 编辑|删除 怎么说呢?可以尝试分析论证吗?

--------------------
企鹅国度,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冰封,又恍如冰川一般消融浮荡。。。
企鵝先生

2009-05-11 17:01 删除 支持,在这一点上却是还缺一些火候!但是你说的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不太喜欢西方电影总觉得太粗糙了,在情感方面。并且大抵都是一个模子!没有新意!说实在的这部电影已经做得不错了!

--------------------

回复
匿名

2009-05-12 00:13 编辑|删除 说得好,大抵都有个模子,太巢臼了其叙事方式和煽情桥段,我实在看透看腻了,怎么偏偏还是有许多人中套?我也认为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值得B

[ 點閱次數:10208 ]

愛的厚雲天空,被征服者的天空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7-08 00:49:29
Bookmark and Share

《邁克爾Michael》1924年黑白默片,德國影壇表現主義時期

导演:(丹麥籍)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Carl Theodor Dreyer


劇情簡介:藝術家收養了帶給他畫作靈感的模特邁克爾。他也曾學畫,但終究是俗人一名,除了美貌。藝術家默默付出所有,容忍他與女伯爵談情說愛,甚至任他被女伯爵慫恿揮霍自己的金錢。直到藝術家死去,邁克爾才隱然有悟自己錯失了什麽。

他帶著他的畫來,請藝術家指教。藝術家看過後對他說:你需學會觀察。藝術的内涵元素是什麼?或許就是對事物本質的透視力吧。藝術家收養了他,兩人經常一起用餐,一起坐著,閒聊幾句,簡單的生活含蓄的對應但不失真誠的相濡以沫。

直到女伯爵拜訪。

女伯爵求藝術家為她繪肖像畫,背地裡暗藏心機,她要藉藝術家的畫重振名聲攀附財富。藝術家始終參不透她,畫不像。藝術家畫不出女伯爵的靈魂。原因何在?人們貶評那幅畫:沒有一處真實。是肖像畫畫不出真實,抑或是女伯爵本身虛假的靈魂本來就難以捉摸?

然而難以捉摸的虛假靈魂通常具有吸引世俗的魅力。人們總易被美麗的假面迷惑。世俗遠離真實。

邁克爾沉陷在女伯爵的甜蜜陷阱裡,不能自拔,迷失自我。女伯爵通過他榨取藝術家的財富,誘使他甚至賣了藝術家贈他以珍藏、象徵二人友誼的畫作《勝利者》。藝術家不無痛心疾首,暗自承擔痛苦,最後畫出他一生最偉大的畫《被征服者的天空》——藝術家白髮蒼蒼地側臥地上,孤獨低首,滿佈皺紋的臉孔頹喪地下垂,顯盡疲憊不堪,受折磨的靈魂;而畫面上方四份之三的篇幅,盡是不可透視的、厚甸甸的雲層。

整部影片開始時即大量瀰漫繾綣優美卻又低徊哀矜的鋼琴音樂,形成此部影片的基調。

另外,陰鬱的畫面映襯暈染的光影;遼闊的全景鏡頭對照多框的構圖隱喻;簡約洗煉的對白搭配精微游移的眼神——乃構成影片含蓄沉鬱的心理氛圍。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348527/

[ 點閱次數:9987 ]

肉體的消費,家的解體,情感的疏離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7-05 11:06:57
Bookmark and Share

《春宮電影人生》法國電影,2001

行將老去,作者就算拍再多的色情電影以消費肉體,但精神的內涵終究貧瘠得無法給予彼此安慰,自身情感的疏離狀態無論如何都無可救贖孤獨的心靈,家的意義已解體,還原為純粹的屋子,僅僅為遮蔽風雨、心靈隱居所在…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431567/

————————————————————————

附錄劇情:

寂寞春心的小男人保罗雷恩,白天是某律师事务所的辩护专家,夜里摇身一变成为流连声色场所的寻芳客。保罗对其恣欲的夜生活乐在其中,并与几位情色表演者有了肌肤之亲,但失落感依稀如影随行。 逐渐,保罗沉溺于好莱坞阴暗面的情色内幕中,他参与一系列色情录影带的制作,意在伪造出男女性关系的和谐,以弥补他在……

[ 點閱次數:9938 ]

色彩宰制的世界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7-03 10:48:36
Bookmark and Share

《無暇的色彩》1998 法國電影

事隔三年,當初只覺乏味不明所以,如今紅塵裡打滾了,人際上歷練多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回頭看這部影片,竟然對其中的情慾幻相與人性虞詐的流變瞭然於心。事先重閱原著,三島由紀夫的小說《肉體學堂》。當時正熱衷閱讀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三島由紀夫的小說處處充滿靈欲兩極拉扯的張力。呵,肉體的學問,正規課堂不曾教曉我們分辨愛情其中三昧,幾分迷戀,幾分私慾。現實愛情,往往愛是假欲才真,功利心態暗藏內裡,肉慾,佔有欲,親密的渴望,寂寞的排解,關係的攀附,財勢的援交等。這些紅塵經驗是殘酷的,卻也是真實的。

世俗世界五色令人迷啊,形形色色的欲望之斑斕色彩裏,永恒懷著對純淨無瑕白色一般的愛的渴望與失落。白色之光落在俗世物質,投射出色彩,從此人們遂被色彩所宰制。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298468/

[ 點閱次數:10185 ]

跳舞的奴隸,你,我,他。 。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6-28 03:13:41
Bookmark and Share

《三個跳舞的奴隸》(2004)法國電影

我們每個人都是奴隸。體制的奴隸。自我的奴隸。情感的奴隸。奴隸的生活是不自由的,他的身體不自由,靈魂亦是。人,不自由,被體制壓抑著,被自我驅使著,被情感拉扯著,種種有序或無序的枷鎖。

而跳舞,是一種释放的姿勢,一種自在的節奏。來,擺動你的身體,搖晃你的靈魂。你跳舞著,合上眼,雙手張啟,頭微蕩漾,肢體瘋狂扭曲,臀部向左或向右,隨意由心。這時刻,你的身體是自由的,並相信靈魂亦是。

《三個跳舞的奴隸》(2004)是我最喜愛的法國電影之一。故事圍繞三兄弟的生活圈子,三兄弟,三種生活態度。它讓我想起顧長衛的《孔雀》,兩者要表達的對生活,對世界的思考命題有些類似。

老大剛從監獄出來,決定改過自新。他的新生活,其實是向社會大染缸投誠。他變成徹底的順應主義者,體制的走狗犬牙。為爬上職場階級頂層,他出賣良心,人格渾濁,原初一股青年溫熱的血消磨殆盡,只剩下自身利益的追求。冷漠,麻木,勢利,精明,像大部分的中年人。他是體制的奴隸,事業和名利是他活著的目標,他不再反叛,也忘記了憂愁。他沒有了心,也就沒有了真實的痛。他把自我典當給了周圍的世界。他想,反正個人無法逃脫世界的擺佈,何苦掙扎。

老二血氣方剛,暴躁反叛,他對這個世界極致感到不耐煩,他強烈的自我和周遭環境經常發生抵觸摩擦。當然,結局總是這般,無比堅硬的世界絲毫不損,而自我呢,菱角磨損傷痕累累殘喘苟延。他不願妥協,但面對獨斷的父親和惡霸的世界,他除了感到憤怒也莫可奈何。無法順應生活者,會被生活狠狠拋棄。不與體制同流合污的對抗者,會被排擠在邊緣。他渴望自由,他不工作(工作是最大的不自由,為了工作人們經常被逼典當自我),但除了遊手好閒精神渙散之外,他缺乏智慧一籌莫展。他是自我的奴隸。而累積的,對世界的憤怒,以及日漸失序的自我,狂野不羈,騷動,不穩定,如無頭蒼蠅般莽撞,終於導致他邁向毀滅之途。毀滅是自我對世界的解脫。

老三最溫和,也最憂鬱,他有著厭世的靈魂。他真摯,情感飽滿待發。他對世界的立足點是情之聯繫。但人情的聯繫是一種容易漂移的常態。當昔日的兄弟情誼漸生隔膜,他轉而投向外面的世界尋找愛情。他執著,他不善於遊戲,而世界滿是遊戲和風吹雨打,四處是誘惑,人們恆自自私且不相互理解,真愛能得幾回見。譬如追逐情感的幻影,譬如吞食情感的麻醉藥,為情狂為情癡,喪失自性,他是情感的奴隸,情感的每一次浮蕩和背離都會撕扯他的靈魂,他從此不再單純不再自由。

跳舞的奴隸,你,我,他。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265259/

[ 點閱次數:9071 ]

日本版本的《定理》和扭曲/變態/陰郁美學的欣賞價值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6-20 23:57:42
Bookmark and Share

《拜訪者Q》是日本cult片導演三池崇史2001的作品。算來三池崇史的影片我總共看了46億年之戀(2006)惡(2006)鬼伎回憶錄(2006)三更2 (2004)極道恐怖大劇場:牛頭(2003)薩布(2002)搞鬼小築(2001)殺手阿一(2001)拜訪者Q (2001)漂流街(2000)切膚之愛(1999)中國的鳥人(1998)是,但在他眾多針對扭曲人格/文明人的病態現象之描述當中,數這部《拜訪者Q》最讓我思索良深。

剛看完我的感覺就是,在故事上相當類似意大利離經叛道的導演帕索里尼的《定理》。不同的是《定理》的敘事焦點,著眼於情慾對個人的啟蒙力量和其結果;而《拜訪者Q》更多是關注個人被壓抑被欺凌者的性解放,和對社會的反擊。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性解放,同時意味著情慾,和個性層面的解放。

當一般觀眾觀看描述扭曲人格的電影,往往會馬上批判以垃圾噁心變態之類的情緒發洩話,印象式負面評語。然而,扭曲美學所拋出來的意識形態炸彈,其實無非是要引導我們去深入反思:這些扭曲人格是如何造成的?是個人和環境施加於他的困境壓力所塑造形成的。若本身缺少這一層反思,自然看不到其探討價值所在。

所以,在恶意口吐垃圾以前,請先設身處地想想,请反思:假如你就是那名被女上司施以權力壓迫的軟弱父親,假如你就是那名長期享受不到“性福”生活盡是枯燥乏味的家庭主婦,假如你就是那名被惡霸同學欺負因此形成施虐癖的兒子;難道他們的可憐不值得我們的良心去反思嗎?

因此拜訪者Q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非正規的人性救贖者”,恰恰是對這無理性無人性的環境的怒吼反彈,和還以顏色。也因此,我們應該責罵的其實不是他們,更不是影片,而是存在於我們這個“污染社會”裡的許多“人性惡霸”啊。

剧情剧照参考: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115784/

p/s

電影網站上充滿许多“一句话影評”(其實是假影評)如:
“小日本,根本就不会拍片~~除拉A片~”,
“看完直接丢垃圾桶了~~~把我恶心了一晚上!”,
“這種陰鬱的BT行爲好看麽?”
“也许是对日本电影从来就兴趣不大,期待也不高..然后就发现,在这个故事里,爸爸不像爸爸,妈妈不像妈妈,儿子不像儿子,女儿也不像女儿”

乃有感而發。

我覺得悲哀的是,怎麽他們一看到露點,就隨便將電影等同歸類為A片?(A片是專拍性交動作器官特寫而不具思想内涵,但是,這部電影有含義啊,爲何他們看不到那層涵義?)

怎麽他們看到的是父女亂倫,卻看不到跨越親情隔閡的溝通嘗試?怎麽他們看到的是情節表層,卻感受不到角色受苦受難的靈魂内涵?怎麽他們眼裏看到的是垃圾,卻不捫心省察其中的人性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剧情

早泄无能的父亲,被虐成瘾的母亲,街头卖奸的女儿,倍受欺负而殴打母亲的男孩,以及一个喜欢用石头袭击路人的青年,上演一部荒诞怪异的电影。

整部作品充满日本式色情与暴力。从开始的忍受到最后的爆发,可以说让人无法忍受。四个家庭人物与一位拜访者以黑色幽默式的演出对人的心理以及对社会进行强烈的抨击。

其中人物性格的转变最为精彩,父亲在奸尸中结束早泄,母亲在喷射乳汁的时候找到自己,女儿在一顿殴打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和父亲一起暧昧的在母亲的乳汁下陶醉。父亲嫖女儿(女儿挣零花钱)。儿子因为学校被人欺负,就回家打母亲出气(不是一般的打,身上确实全是疤)。可怜的母亲就磕药逃避(父亲因为在女儿那里有过了,当然不和她上床了)。

父亲是个电视台记者,一次和一女同事一起采访暴力虐待事件,中间就开始要强J那个女同事。后来在一山坡上最终杀死了她。并移尸自家后院。快乐的奸尸并和妻子(就是前面说的母亲)一起把尸体大卸八块。这时儿子和欺负他的同学一起回来了。父亲就顺势和母亲一起,把那些同学都杀了。

影片结尾,女儿从街头卖奸归来(刚被暴殴),推开自己房间的窗,看到后院里一个大垃圾袋里,母亲全裸着快乐的露出头,父亲正满足的吸奶,于是,她也过去和老爸一起吸奶去了。

发布者:Mtime

[ 點閱次數:9293 ]

詩人純粹的心靈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6-09 23:31:26
Bookmark and Share

蘭波的詩:“我思索快樂幻魅的形狀 / 我看見萬物皆注定耽溺于快樂 / 無人能超脫。”

“有時他用多愁善感的語調,述説著引人恐懼的死亡,述説那些活著的憂傷人群,述説悲傷世事的真實本質,在我們的酩酊小屋,他淚眼觀望圍繞在四周,那些貧賤辛勞終日的牲口,慘遭惡母身心虐待的孩子們…我追隨他,我必須如此,因爲惟有他的詩,才能觸及我的心靈深處。”

6月6日,紀念詩人的節日。爲何稱詩人,而不是XX家、師或匠?

紀念的意義何在?爲宣揚詩人的名聲?爲標榜詩人的創作成就?爲捍衛“高檔貨”藝術?

都不是。

因爲塑成一個詩人的本質的,決非只是寫作技巧,而是詩人用語言體現了人類之所以作爲萬物之靈的心靈奧秘。所謂藝術並不是高檔貨,它來自人們對生命的審視。詩存在的意義,在于它述説了人的心靈内涵——那些情感、體驗、記憶、個性、欲望、思想。詩人用他敏銳的感受力和靈悟,描繪生命,抒發心靈,透視人世真相,直指存在内裏。

而讀者讀詩,亦是觀照自身心靈。需先拂去蒙蔽心靈内涵的塵埃,回歸澄明,才能感受到一首詩的美妙、心靈的美妙。缺此者不可。

關注心靈者,潛到心靈被囚禁的最深處解放之,此為純粹詩人。衆多詩人當中,19世紀的法國詩人蘭波堪稱一名純粹詩人。

囘到電影,《心之全蝕》的故事始于蘭波和魏爾倫的相遇相知。魏爾倫是當時巴黎文壇備有名氣的詩人,而蘭波是16嵗的早慧詩人,其獨特的詩風格尚未為世人所理解。(蘭波死後,他的詩終于被肯定,且被認爲是現代詩的革新者、超現實主義的開創者。他的詩語言新穎,充滿夢幻、晦澀和神秘氣息。他的詩主張為“詩人應該是一名通靈者,應該探索自己的靈魂,觀察它,體驗它。”)

他的内在充滿熱烈的生命力與澎湃的創作天賦,酒神和太陽神精神的同時化身。

蘭波的詩,解放了魏爾倫逐漸被世俗塵蒙的心靈。蘭波崇尚自我的純粹完整,對周遭環境人心私欲的透徹和真率直陳,不願同流合污或虛以委蛇(世界是一個大染缸,每個人存在其中,大部分都會向世俗妥協,被現實的雜質渾濁了原初純淨的人格),使得他不受人們歡迎。唯有魏爾倫理解蘭波的純粹心靈,他像呵護小孩一般護著蘭波。然而,詩人敏感的心靈經常擺盪於冷熱兩極之間,使他無法麻木度日。詩人終究選擇了自我放逐。他流浪到非洲偏僻地區,遠離現代文明壓迫于人的種種精神枷鎖,並在那裏患病死去。死時僅僅只有37嵗。

最後引用電影裏蘭波說過的一句話,一針見血而不虛情假意:
“凡世間將人們連在一起的通常不是純粹的愛,而是操控、私欲、對寂寞的恐懼、關係的依附。建立在為滿足個人欲望的侵占和宰控權往往存在,功利性的需要和索取存在,幻覺成分居多的愛慕和迷戀存在,自得其樂也存在。”

以及蘭波的詩:
“我思索快樂幻魅的形狀 / 我看見萬物皆注定耽溺于快樂 / 無人能超脫。”

發表于2008/06/08 南洋商報《走影記》,詩人節特輯邀稿

——————————————————————————————

附录

另一篇影评

全蚀狂爱(Total Eclipse)
3ants1 发布于:2007-01-04 20:39

我有责任帮助人们,帮人们找到生命的价值。

这是十六岁的天才诗人兰波,这也是每一个觉醒的生命最初的起点,以及最后的使命。

他让现代诗打破了感官的界限,他尝试着说出真相,没有谎言,可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每个人都是用谎言堆起来的,最大的谎言是你没有自由。不是的,其实你有,其实你的生命价值连城,其实它可以不断地、不断地成长。

可是谁要成长?你可以说人们是被环境改变了,可是如果他自己不愿意,环境又怎么改变得了他呢?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活得像土一样。

人在人间,其实只学会了卑微,下贱,扼杀自己心里一切稍微美好一点的东西,建立起一个所谓的文明,享受着其中物质的一切,这一切都无关你的心灵。

心不肯立刻就死,于是人拿着刀,它一露头就捅它一下,把它永久封闭,人管这叫适应。

天才拒绝适应,他们是痛苦的流星,他们注定无法照亮人们的眼睛。

[ 點閱次數:7856 ]

诗意存在于情慾的壓抑與釋放之間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5-17 23:34:41
Bookmark and Share

《軍中禁戀》1999 法國

壓抑與釋放的詩意表現,練拳、跳舞、吐納、調息,一時舒緩,一時激狂…

用詩意象徵表現手法,呈現的是情慾心理的壓抑與釋放之神秘機制,以及曖昧情愫的氤氳流動擴散...

是拍得相當形而上(Metaphysical),去劇情化...

大抵是我寫詩,這類表現内在心靈的美學手法,對我而言是親近的...

有些電影是不要我們意識形態上看懂,而需要我們用心理去感受的,比如說描寫寂寞的電影,需要觀眾本身的情感心理也牽涉/滲透進去感受那股氛圍,進而產生共鳴...

或許在情緒極度壓抑或哀傷時看這部影片,那時的效果會比較強烈...

我很喜歡片尾主角大幅度動作的亂舞,那是靈魂在極度壓抑後騷狂的釋放姿勢...

http://my.hibiscusrealm.net/essay-53641-4301.html

[ 點閱次數:8833 ]

頁數 : << 1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5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7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