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有人新書:李宗舜、周清嘯、廖雁平《風依然狂烈》  ◎  有人出版社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11-09-27 13:53:48
Bookmark and Share

《風依然狂烈》
作者:李宗舜、周清嘯、廖雁平
文類:詩集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有名系列 the name 31
ISBN:978-983-2812-58-6
售價:RM35

內容簡介
詩集收錄周清嘯詩42首,廖雁平詩44首,李宗舜詩47首。寫作年代從1971年至1980年為主軸,是詩人在台灣神州詩社時期的創作縮影。

神州詩社已是過往事跡,李宗舜、周清嘯及廖雁平留下了詩。狂烈依然是對於文學藝術的守護,心境如磐石,有堅持,像詩的語境,這大概就是詩人們一生中追求的信念。

這本三人合集追述一個時代的各種相貌和蹤影,彷彿各自返回寫作現場,長夜深宵不眠,即席寫詩練武,月下結義凝聚社友,滿座衣冠似雪。交往當中血淚和歡笑,於此可堪追憶。

此書由我國著名作家何乃健、台灣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長序推薦。

作者簡介

.李宗舜,原名李鐘順,易名李宗順,早期另有筆名黃昏星及孤鴻。祖籍廣東揭西,1954年9月7日生於霹靂州美羅瓜拉美金新村。1967年與溫瑞安、周清嘯、廖雁平等創立綠洲社,1972 年參加天狼星詩社。1974 年赴台,肄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與溫瑞安、方娥真、周清嘯、廖雁平、殷建波及一班同好共同創立神州詩社,任副社長。

.周清嘯,原名周聰昇,另有筆名周青蕭及休止符。祖籍福建永春,1954年10月28 日生於霹靂州美羅。1975年赴台,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神州詩社創立後任總務職。2005年8月22日逝世。

.廖雁平,原名廖建飛,易名廖建輝。祖籍廣東惠陽,1954 年8 月23 日誕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1974年負笈台灣深造,因故與總社天狼星詩社意見相左,另創立神州詩社,任財政職。

按此網購

序/你們還在寫詩嗎?
⊙陳素芳(台灣九歌出版社總編輯。前神州詩社社員)

我們是孤峰頂上的斑斑足跡
為尋一枝燦爛的白梅而來
不信世界酷情如此
不信大寒中舉目盡成蒼茫
我們是零度以下猶不滅的火種
    ──周清嘯:〈冬暖〉,1978

2010年四月,臺北《文訊》雜誌製作“話神州,憶詩社”專題,距離1980年警備總部深夜直擊,“神州詩社”從此在文壇消失,正好30年。

今年四月,宗舜來臺,依舊址尋找當年位於羅斯福路5段的“神州詩社”,驚喜的發現建物還在。取得主人同意後,他進入屋內拍攝,還跑到當年我們練武的頂樓天台擺出踢腿的英姿。景物依舊,宗舜早已不是當年那位在天台上吆喝我們練拳調整姿勢的總教練黃昏星,中年發福的身材穿上襯衫西裝褲,看他的神情,似乎還以為穿著當年練武的白衣道袍。

這個天台,我們稱作“七重天”。

大一下學期,我帶了人生第一首新詩來到這裡。推門進入,迎面而來是一位戴眼鏡笑起來見牙不見眼的清瘦男生,他抱著一本本相簿、油印詩刊、手抄本往桌上一攤,對照著照片,從1967年的馬來西亞侃侃談起:幾個初中同學溫瑞安、李鐘順、周聰昇、廖建飛等創辦中文期刊〈綠洲〉,自費油印出版,到成立“天狼星”詩社,手抄臺灣出版的名家作品,在異域裡,汲汲吸收華文養分,化入寫詩的沃土。之後,李鐘順、周聰昇、廖建飛分別以黃昏星、周清嘯、廖雁平為筆名開始在詩壇闖蕩,並先後來到心目中的文學夢土臺灣,在臺北建立共同的家,取名“試劍山莊”,從詩出發,劍試天下,一步步朝文學的殿堂邁進。

這是神州的“上古史”與“中古史”。參加“神州”詩社,不一定會寫詩,卻一定要寫詩,而且一定要聽詩社史,當年對我說史的正是周清嘯。

清嘯在社裡排行老四,就讀於臺大外文系,聽他滔滔不絕,我感動又頭昏。話鋒一轉,他說:“妳這首詩,以第一次寫詩來說很好。”我精神一振,但接下來一連串的“可是”,卻是用減法告訴我只有兩句勉強算詩。第一次見面,我真正領教清嘯的綽號“鐵口無情”。

不畏懼“鐵口”,鎮日與他鬥嘴與鬥詩的是老二黃昏星。

早在馬來西亞讀初二時,看著黃昏星對著石牆背余光中的詩集,他趕快去找另一本來背:黃昏星寫出第一首詩〈黃泥路〉,他不甘示弱,馬上回以一首,就這樣背詩、寫詩,兩人一路從馬來西亞鬥到臺灣,還合出詩集《兩岸燈火》與散文集《歲月是憂歡的臉》。清嘯課業繁重,社務之外,為了寫出好詩常常犧牲睡眠,詩社有了放書的倉庫後,他就常一個人在書堆中抽菸苦思,好詩一首首誕生,引得黃昏星大聲嚷嚷要“焚詩”。

黃昏星是副社長,排行老二。嗓門大,個性急,說話像鐵板快書,劈哩啪啦,辦事像踩著風火輪前進,不知疲倦為何物。個性豪爽又易受感動,常常讀了一句好詩或一段好文字就激動地在山莊裡邊朗讀邊讚嘆,然後拿起二胡有調無調開始拉,聽的旁人走避紛紛。他讀政大中文系,看得最多的卻是現代文學,每當詩刊出版,送到詩人周夢蝶的書攤寄售時,只想先買幾本新到的書,從未想過到樓上的“明星咖啡屋”喝咖
啡。

第一次見到這位黝黑粗壯的漢子,我很難將他與“詩人”作聯想。他臉上有吃苦的痕跡,笑起來卻是一派孩子的天真;他不屬長袖善舞型,說話直接又誠懇,令人聽了有氣氣不起來、想拒絕又說不出口;做事認真又固執,丟臉也無所謂,一手包辦拜訪作家、出版交涉與大學文藝社團交流等大小事宜,成了詩社最佳“公關”與“外務”。

“黃河小軒”是清嘯、黃昏星的住處,房間凌亂,書與棉被橫陳,是社員們最喜歡的落腳處。同房的還有廖雁平,我們叫他“阿廖”。

1975年,我還未加入詩社,臺大舉辦“現代詩歌實驗發表會”,“天狼星詩社”在臺成員,以詩劇方式詮釋溫瑞安的〈將軍令〉。會後,我們一群人走在椰林大道上,有人朗誦起卞之琳的名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只聽雁平大聲讚嘆:“這個卡之琳的詩真好。”我當場爆笑。

初識阿廖,他剛從屏東農專北上,一邊打工,一邊準備大學插班考試。圓墩墩的身材配上光頭,儼然就是〈將軍令〉詩中的平頭和尚。

阿廖負責社裡的財政,見到我們就催〈月捐〉,好支付山莊的雜支。社裡事務多,沒時間打工,有錢先吃飯,只是苦了阿廖,還要督導我們有沒有作好山莊裡的清潔工作。他不像清嘯口才便給、黃昏星總是有話說,阿廖很少長篇大論,高朋滿座時,他陪在受冷落者身邊,講著別人聽不懂、自己先笑開的笑話。山莊有了他,讓人覺得放心。他寫稿像說話一樣慢,不像黃昏星、清嘯常在詩中寄寓古典與豪情,阿廖的詩知性多過感性,廿歲時一首小詩〈賭〉,如今讀來感慨萬千:

朋友,且慢
我們真的不能靜下來靜下來思索一會我們
是否真的有此必要攤牌麼至少我們得深信,
我們得深信深信深信無論誰攤牌也得輸掉
自己的

加入神州詩社,哪一個不是具有賭徒性格?我們以青春作籌碼,與理想作一場豪賭。

阿廖是我練武的師父,有一次,我邊打拳邊掉淚,他走過來,伸出拳頭說:“你知道人的力量有多?”我莫名所以,他認真的說:“人的力量有無限大。”多年後我們相聚,提起當年在“七重天”練武,不禁莞爾。

阿廖自小學三年級就與溫瑞安結識,從馬來西亞一直相隨到臺灣,與方娥真、黃昏星、周清嘯成了神州詩社創社的五個“老頭子”。來臺初期,他們即在詩壇嶄露頭角,並與當時龍族詩社的施善繼、文化大學華岡詩社的渡也、向陽成為詩壇好友,幾度上陽明山,文化大學中國式建築、山下燈火,每每引得黃昏星與清嘯詩興大發,寫出多首好詩,而阿廖則早在屏東農專時即有詩作在《草根》發表,並與李男、詹澈等結為好友。

我們的哀歌已唱盡了
不管日場抑是夜場
獻給情人的口涎也喊乾了
我們的悲哀歌兒
可有知音人凝聽
    ──廖雁平:〈原始舞〉

1977至79年是神州詩社的全盛期。那時李雙澤的〈少年中國〉、〈美麗島〉到處傳唱,掀起一股“唱我們的歌”旋風,詩壇在“橫的移植”與“縱的繼承”爭論過後,開始尋找“現代詩”中的史詩,期待長篇巨擘負載新一代中華兒女的詩魂,另一方面,強調本土意識的鄉土文學論戰開始在報端點燃。來自海外僑居地的溫瑞安與方娥真以中國意象入詩,豪放任俠與婉約清愁,一剛一柔,文壇名家大為賞識,以這對“璧
人”為首,黃昏星、周清嘯、廖雁平等,半工半讀,寫詩、辦詩刊,練武、結拜,以兄弟般情誼凝聚詩社力量,亦俠亦儒,更令人動容,在八零年代的臺灣,與朱天文、朱天心等的《三三》集刊,成為相提並列的文藝社團。兩本詩社史《風起長城遠》、《坦蕩神州》先後出版,更將詩社推向最高峰,創辦《青年中國雜誌》,成立出版社,總部試劍山莊也一再遷移,先搬至木柵指南路二段,再遷進永和永亨路。

羅斯福路時期詩社剛起飛,我剛加入詩社;指南路二段是全盛期,我成為出版社發行人;由盛而衰終至結束,則是在永和永亨路,我親眼目睹巨變、詩社一步步傾倒終至在臺灣文壇消失。

1980年9月26日深夜,警總直擊,囚禁溫瑞安與方娥真,詩社難以為繼。印刷廠老闆天天上門催討紙張、印刷費,房東請我們搬家,黃昏星大病未癒,他一方面四方奔走營救溫瑞安與方娥真,一方面忍痛以賤價出清出版社存書抵債,身心俱疲,與休學一年的阿廖回政大準備復學,他卻因休學三年,復學無望,更加沮喪。

學業無著,夢想破碎,一身是病。七年一覺臺北夢,夢醒時分,儘管覺得無顏回鄉,想到寫詩的歲月,他壯志未改,對自己說:“黃昏星已死,李宗舜再生”。一日是詩人,一輩子是詩人。

日落時寫的日記
以快如刀割的時速
讓散失的碎片
在夢中相遇
    ──李宗舜:〈他不告而別〉,2005

此地一為別,相逢十年後。1991年,我隨團赴馬,與宗舜、清嘯、阿廖相聚。多年的默契未改,我們大聲笑鬧,只見宗舜和我一樣發福的身材走樣,一見面連名帶姓大吼,阿廖圓墩墩的體態變輕盈,和過去一樣叫我“老佛爺”,清嘯完全沒變連眼鏡也是當年的式樣,直呼我老妹。我們暢談別後種種,清嘯與宗舜還在寫詩,阿廖開始寫短文。宗舜與清嘯依然搶話說,阿廖一貫一旁笑呵呵,完全看不出他為生活所困,還喜孜孜的與我分享他的發財夢。

宗舜回馬後,度過了很長一段艱苦的歲月,帶病的身體未痊癒,妻小要照顧,沒有大學文憑,找工作不順利,只好開計程車,養家餬口,無暇寫詩,停筆近七年,直到1989年才重新提筆,蕉風月刊還為他製作“李宗舜專號”,成了“德士詩人”。

1985年清嘯以詩感嘆宗舜生活的窘況:

而今,握筆的手不再揮灑
改握方向盤,從這一處到那一處
時間都典當給跳躍的計程表
…………………………
三十而立,你竟已向繆斯告別!

直到1994年,宗舜任職馬來西亞留臺聯總,生活初定,開始因公再次回到他年少時的夢想與傷心地。每次來臺,回去時總是因帶太多文學好書而行李過重。

與宗舜、阿廖相較,清嘯從商,生活較順遂,自1998年起,他常帶著“樂齡卡拉ok團”來臺觀摩競賽,公餘之暇當然要找我這老妹相聚。2005年,清嘯再度來臺,他請我一定要幫他找詩人施善繼,他當年在詩社時,給他最大溫暖與幫助的就是施善繼。來臺期間,他住我家,我上班,他訪友、去書店為太太尋找創業用的參考書籍。他開心的與施善繼暢談往事並致謝,他說:“再也沒有遺憾”。

回馬一個月後,宗舜來電:“清嘯過世”。我以為,這是一場惡夢。

去年四月,文訊製作“神州”專輯,當年我們的浪莽青春竟成了臺北新世紀的傳奇,創社的“老頭子”一一執筆,獨缺傳奇締造者之一周清嘯。我本不擬重提往事,宗舜一通通電話隔海催稿,好像他還是當年的“副社長”。看著完成後的專號,青春的熱血開始沸騰翻滾,我與宗舜臺北吉隆坡熱線,互相傾訴,天涯共此時,少了清嘯,憾恨不已,只能在他的詩作中懷念。

宗舜為他和清嘯與阿廖的詩合集定名《風依然強烈》,懷想我們超過30年的情誼,心懷感激:繆斯終究是不捨他們的。

詩人初老,詩志為改,捧讀詩稿,遙想清嘯,只覺悲欣交集。

2011年7月4日臺北

[ 點閱次數:78000 ]

6 則回應

这是一本值得细读品味的诗集,前提是你需要跨越某些历史因素和既定形象的障碍,直接触摸三位诗人各异其趣的诗心风格,这岂是一个社团或名词所能笼统概括。刚刚抱着诗集懵懂睡去,竟似梦游一个相似的青春伤逝语境,醒来若有所触,以一个后生小子,斗胆不可抑制在宗舜的签名旁边写下观感如是:“1。清啸得神州‘抒情之极致’,中年犹sentimental,其古典语境殆有倚声填词之旨趣(然吾犹爱其〈新居〉白话家常之清新);2。雁平得神州对诗的‘单纯’,于小诗突围超越中国意象之臼,每有奇想;3。宗舜得神州之坚毅,从神州至人间,脱离旧创而臻成熟之化境。30年的疗伤,思之虽慨然,不亦可喜。”尽管是我个己不自量的妄语,实在是阅读的喜悦,不揣冒昧,贴来分享。
詒旺 [會員] 2011-09-28 @ 02:44
詒旺,讀詩頗有心得。
詩人已老詩猶在,
那麼年輕地訴說當年那風狂烈吹過。
有人出版社 [會員] · http://www.got1mag.com 2011-09-28 @ 17:03
回首暮雲遠.....
張錦忠 [會員] 2011-09-28 @ 18:35
序寫得真好。
2011-09-28 @ 18:46
又,有人出版社的书纸甚为光滑,至今已经有两只蚊子受不住那亮度而停在书上,都被我迅速掩卷压死,一只在页73(〈登塔〉),一只在页278(〈初遇〉),也算是奇事,(无)聊以记之。

詒旺 [會員] 2011-09-30 @ 11:31
周清嘯因何疾過世
wei wang [訪客] 2012-09-24 @ 09:13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95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