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棄城之後

we're falling down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因叛逆而現代  ◎  龔 萬輝
在現場 2005-08-04 12:27:27
Bookmark and Share

“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報導





歷經近百年流變的馬華文學,究竟留下了什麼?論及馬華文學的“現代性”,彷彿也看見了各個時代的叛逆作家在文學史上所鑿刻的痕跡。七月九日和十日一連兩天在吉隆坡舉行的“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邀得留台作家黃錦樹、陳大為、鍾怡雯等人回到馬來西亞,與當地的學者作家共同剖視馬華文學的各個時代層面,進一步探討馬華文學的現代性。國際研討會停辦多年,加上備受本地讀者矚目的諸位留台作家許久未曾在馬同台演說,因而吸引了兩百多名聽眾,可視為本年度馬華文壇的最大盛事之一。


由於本地的評論空間狹小,對於往往只能在報刊和校園內發聲的文學評論者,也是藉此交出成績的時刻。在本屇研討會所提呈的十四篇論文,從宏觀論述、個別創作者的觀察到探討文類的經營,範圍涉及甚廣,也勾勒出馬華文學歷經僑遷南洋、英國殖民、日治時代、民族主義的沖刷和洗禮之後,所產生的畸零卻強韌的體質。面對馬華文學不被國家認同的窘境,黃錦樹所謂的“創傷現代性”,則展示了文學面對政治的無奈和堅持。文學的“現代性”必然起始於批判和反抗,本地學者莊華興和黃琦旺分別以四十年代的左翼作家金枝芒和六七十年代的詩人牧羚奴(陳瑞獻)及張塵因(張景雲)做為其時的代表。


跨越界線的馬華文學


相對於在地觀察,任職台灣麥田出版社的胡金倫則羅列了六十年代至今在台灣出版的馬華文學書籍,一窺馬華文學在境外的流變和經營。馬華文學的“離散”和“流動”一向是旅居台灣的馬華作家特別關注的議題。張錦忠坦言一部馬華文學史就是一部離散史,甚至大膽地預言了馬華文學最終會離棄母語(華文),而跨越至另一個語境。


陳大為則指出了中國(大陸)學界對馬華文學方認識的匱乏和誤解。黃錦樹在陳大為提呈論文之後,在台上回以一句“其實不必去理會他們,這些言論會隨著時間消失”,而引起了全場笑聲。在本地報刊上一向以尖銳言論和火爆個性見稱的黃錦樹,當天倒是一副談笑用兵,緩和了不少研討會的嚴肅氣氛。


從作家觀察到當代文學形貌


有趣的是,在台上的留台作者本身也成為了論文研究的對象。高嘉謙和張依蘋分別討論了黃錦樹、陳大為和鍾怡雯三位留台作家的創作書寫。而許維賢則從導演蔡明亮的一系列電影作品探索身體的敘事文本。


一向專注於散文創作的鍾怡雯以“浪漫”開題,剖析溫瑞安以降在散文之中的浪漫情結,而至八十年代充滿憂患的校園散文作品,爬梳了馬華散文創作者以“浪漫”抵抗現實的傳統。同樣以散文這個文類做為課題的林春美,從“嘉應散文獎”批判了文學獎參賽作品書寫親情的同質性和守舊的評審口味。


檢視當代馬華文學的現代性,《星洲日報.文藝春秋》主編黃俊麟和本地評論者張光達各自以刊登在報章文藝版的作品和年輕詩人的詩作抽樣,做了一次深刻的觀察。本屇研討會至此,從開場的許文榮仔細梳理馬華文學史開始,到各人對各時代的細微分析,對於馬華文學的現代性,終於有了一個雛形概貌。


“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在七月十日下午圓滿結束。熱情的聽眾在散會之後仍留在會場向作家們請教或索取簽名合照,久久不去。





日期:2005年7月9日-10日

地點:吉隆坡聯邦酒店二樓會議廳
主辦:馬來西亞留台聯總、星洲日報

協辦:台灣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


論文發表人:


許文榮(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莊華興(博特拉大學現代語言與傳播學院外文系中文專業講師)
黃錦樹(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高嘉謙(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張錦忠(中山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黃俊麟(星洲日報“星洲廣場”主編)
胡金倫(麥田出版社副主編)

陳大為(台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許維賢(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研究生)
黃琦旺(新紀元學院中文系講師)

張依蘋(拉曼大學中文系講師)



“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論文一覽


許文榮 - 馬華文學中的三位一體:中國性、本土性和現代性的同構關係
莊華興 - 歷史、文本與馬華文學主體建構:以金枝芒的書寫軌跡為例

黃錦樹 - 馬華文學與國家民族主義:論馬華文學的創傷現代性
高嘉謙 - 論黃錦樹的寓言書寫

張光達 - 馬華七字輩詩人的後現代∕消費美學:都市、商品、認同、主體性
林春美 - 我們的父親母親:嘉應散文的書寫模式

張錦忠 - 繼續離散,還是流動:跨國、跨語與馬華(華馬)文學
黃俊麟 - 掃瞄《文藝春秋》(1996-2004)

胡金倫 - 馬華文學出版在台灣:圖的斷代觀看之道(1962-2000)
陳大為 - 接受與詮釋:中國學界的馬華文學論述(1987-2004)

鍾怡雯 - 論馬華散文的“浪漫”傳統
黃琦旺 - 巨人言筌:新馬六七十年代現代詩語言的一則閱讀

張依蘋 - 搜尋者和再搜尋者:馬華文學現代性進程的一種類型
許維賢 - 沒有屋頂的房子:蔡明亮的身體敘事與小康之家


原載:

台灣《自由時報》副刊.國際文壇 2005.07.14
大馬《星洲日報》星洲廣場 2005.07.24

[ 點閱次數:6759 ]

| RSS2 | Atom

敵人棄城之後

「繪畫處理我的內在,寫作描繪我的外在。」這即是我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我殺死一個藝術家,並且冒充他,住進了隔壁的房間。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5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95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