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玻璃池滑Apom Manis  ◎  林金城
知食品味尋寶圖 2009-11-03 22:08:24
Bookmark and Share

十多年來,每到檳城訪古探舊或尋食找吃,我總會留些空間給這攤超過80年歷史的Apom Manis。

無論累得一塌糊塗,還是隔夜吃得多飽多撐,我總會調好鬧鐘起床,趕在早晨八點半之前,以朝聖般心情向這攤印度食檔報到。雖然攤販也表明,營業時間從早晨六時至早上十點,但經驗告訴我,通常九點未到攤頭上已空鍋朝天,賣完了!

不知原由者總會埋怨再三,就像這次同行的友人在被我叫醒後難免嘀咕個不停:Apom Manis有甚麼特別啊?神經病!

晨光中,我們站在五個炭爐一字排開的攤頭前面,靜看著小販熟練的運用兩根小木棍,神不知鬼不覺地夾在鍋緣底下搬弄爐火上熱烘烘的陶鍋。從倒漿到傾鍋將麵糊攤平,再疊以一兩個陶鍋充當蓋子,開開合合,挪左蓋右,等小販從鍋裡掀起一片柔軟金黃的Apom Manis之際,朋友才懂得回神嘩然:光是觀賞這傳統製法啊,就值得早起啦!

是的,仍堅持用陶鍋和炭火來烘製Apom的小販已少至又少,對老檳城而言,這己是一抹消逝殘留的記憶風景。曾幾何時,華人小販也加入行列,連同印度老鄉幾乎所有的小販都改用了小鐵鑊及煤氣爐,同時也“流行”起脆薄的口感,在調漿時大可稀釋,入鑊後徐徐傾轉以便麵糊平均分佈,如此一來便能烙出酥酥脆脆,一口咬下即碎落滿地的“超薄”Apom。

不過,這都不是我們童年時候的味道啊!朋友頓時領悟:記得以前我們吃到的並不像現在的那麼薄脆易碎,口感總是柔柔軟軟,外緣雖薄卻不至於一觸即破的呀!

我從攤頭拿了一片剛烘好的給他嘗試,朋友輕輕搖晃手中的Apom,只那麼小小一口,已流露出無比喜悅:這才是記憶中的Apom啊!

瑞江茶室Apom Manis

創始年:1920年代
地址:319 Jalan Burna, Pulau Tikus, Pulau Pinang
營業時間:6:00am – 9:30am (星期四休息)
電話:012-4707039/ 012-5865040(Mr.Ravi)

幾個月前,我在這專欄裡寫了一篇《檳城車水路娘惹Apom》,文中提到本地各種Apom是如何從南印度早點“Appam”演變而來。

文章發表後,有些知食好友便特地來電邀我私下策劃一趟“Apom知食之旅”,好讓大伙實地去“拜見”Appam的各個“分身”,同時也可以一次過嚐遍各種風味。

於是我便以檳城為例,列出一些考究資料讓他們自行造訪,在此也公開與大家分享。

Appam

•是本地Apom的源頭,南印度普羅大眾的經典早餐,可在檳島任何一間比較有規模的南印度餐廳或Mamak餐館吃到。

•以小鐵鑊及煤氣爐烘製(傳統是用陶鍋和炭爐),做法是將麵糊倒入小鑊,然後徐徐傾轉以便將麵糊烙成外薄內厚的圓形一片,烘好後如同一個湯碗。

•麵糊用米漿和椰漿摻合,加入白飯自然發酵,由於沒放雞蛋和白糖,所以既無甜味也沒蛋香,上桌時一般上附送一小碗椰奶或咖哩作為沾醬。

Apom/Apom Manis/Apom Telur Manis

•華人直稱它Apom。為早期印度人來到新馬後,從原鄉Appam的無糖無蛋版本中變化而來。除加入雞蛋和白糖外,烘好後不以碗狀呈現,而是左右往內摺起。早期多為印度人販賣,後來華人也加入行列。

•早期小販多沿用南印度製作Appam的手法,用陶鍋及炭爐烘製,後來才改由小鐵鑊和煤氣爐替代。兩者口感大大不同,請參考上文。

•在檳城玻璃池滑的瑞江茶室可找到上述古方Apom,同時也可在茶室後方的巴剎一帶找到華人的版本,以及另一印度人用炭爐小鐵鍋烘製的改良版 (外緣還是非常脆)。

娘惹Apom

•源自早年娘惹們從Apom Manis Telur中尋獲的靈感,以同樣麵糊摻入椰絲,倒在九穴銅模中烘烤,半熟時將香蕉片及玉米粒放入,烤成後再對折成半圓形。

•許多人把它稱為Apom Balik,其實Apom Balik另有所指,或許是同樣對折成半圓形的原故,所以才有了這混淆說法。

•可在車水路協和小學前面,找到兩攤兄弟檔的娘惹Apom。

Apom Balik

•也就是小型曼煎粿。與Appam沒有直接關連,它源自福建滿煎糕與印尼Kueh Terang Bulan 的變奏。主料是麵粉,而不是以上三種Apom所用的米漿。

•早上在玻璃池滑巴剎一帶,有檔用炭火烘製的傳統大塊曼煎粿,下午2點過後在瑞江茶室門口則有攤口碑不錯的Apom Balik。

延伸閱讀:

滿煎糕 vs 曼煎粿

檳城車水路娘惹Apom

原刊於 2009.07.25 中國報專欄 • 知食品味尋寶圖

[ 點閱次數:45895 ]

32 則回應

金城兄,每经过协和小学前面的那两档Apong nyoya,长长的人龙都使我知难而退...

你推介的这摊,相信也是槟城仅有的了...
不知道可以额外加蛋吗?
王振新 2009-11-05 @ 14:11
金城兄,忘了一提。。那两挡娘惹Apong的后面有一档买云吞面的,有别于槟城其他的是干捞不用黑酱油打底,试过特地吩咐摊主只淋上少量的卤汁,如果采用的面条不是圆碌碌的银丝面而是半山芭春记大埔面呈扁形的那种。。感觉上味道会如出一辙。。
王振新 2009-11-05 @ 21:21
振新:

你的留言讓我想起小時候,常跟大姐帶著雞蛋到茨廠街附近的Apom攤要求“加料”,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快樂記憶了。地點就在仙四爺廟前的小巷裡,記得小販是個老人,坐在矮凳子上以慢動作烘製Apom,反正畫面就是很褪色的那種...上兩周在阿依淡拍攝橋頭咖哩麵時,鏡頭中凝看著那兩位梳起不嫁同樣坐在矮凳子上賣咖哩麵的老阿嬤,一個73,另個75,畫面熟悉得差點想哭出來呢!

去吃晚餐了,回來再說說你提起的雲吞麵!
2009-11-07 @ 17:58
金城,

檳城還有媽姐嗎?
2009-11-07 @ 19:58
振新:

兩個月前我吃過一次,恐怕是攤主一時失手,銀絲細麵燙得不夠熟,大太陽底下啃個半死,沒兩箸就停了,連忙到附近的冰水攤喝羅漢果。回想其醬色就如你所說的,下次有緣再試,再好好品嚐。

在中路怡園茶室,有攤高佬云吞麵,也是捨黑醬油而還原復古式的香菇醬汁撈麵,相當不錯。
2009-11-08 @ 00:02
莊若:
雖說“梳起不嫁”,我想這兩位老阿嬤應該不是正宗媽姐吧!聽說她們的母親是暹羅人呢!
至於檳城還有沒有媽姐,這可要去問問陳耀威和杜忠全了!
2009-11-08 @ 00:15
知道金城你會寫雲吞麵,但忍不住先問為快,馬六甲雲吞麵全都沒放黑醬油,是不是古風使然?
2009-11-08 @ 01:42
莊若:
哈哈...又給你猜到!下一本“尋味地圖”就有雲吞麵一章。
凡用黑醬油者,皆南洋化之結果;廣州及香港的撈麵,皆無此物。
簡單的豬油撈麵,更是一絕,唯不敢多吃矣。
林金城 [會員] 2009-11-09 @ 10:48
昨天剛去茨廠街冠記吃雲吞面,
外面有個騎腳車賣apom的,
有賣一大一小兩種,
大的是常見的厚軟夾花生糖,
小的倒不是常見的薄脆,
而是軟帶椰香,但似無玉米香蕉,
該不就是娘惹Apom?
2009-11-09 @ 12:28
翎龍:
正是偷工減料,
少了玉米香蕉的娘惹Apom也!
2009-11-09 @ 12:35
最后那张图片左边的,我好像在吉隆坡康乐花园夜市吃过,香香脆催的,很好吃。
最近北京连续下大雪,喝一碗热乎乎的老北京面茶、或者吃一碗豆腐脑,全身暖暖的,好舒服。
cai [會員] 2009-11-10 @ 08:36
金城哥,
不知道你是否试过《青龙Apom Balik》吗?
外脆内厚軟夾花生生糖, 面糊是用班兰叶汁搅拌的。
味道也蛮不错。
桂玲 [訪客] 2009-11-10 @ 09:37
金城兄,怡园的云吞面的确不错,单是盛面的还是坚持采用陶瓷公鸡碗,怀旧的风情已让人徒添好感,云吞的肉馅和鲜虾的配搭比量得宜,粒粒饱满弹牙,更是水准之作..
王振新 2009-11-10 @ 15:27
各位小弟来自沙巴,多几天去KL,想到茨廠街“找吃”,不知各位有什么介绍??
2009-11-11 @ 18:29
桂玲:
哪裡可以吃到“青龍Apom Balik”呢?
2009-11-12 @ 16:48
Man King :
去買一本我的尋味地圖吧 :)
不過這部落格裡也有一些介紹,預祝你“找吃”快樂!
2009-11-12 @ 16:55
振新:
我們的頻率相近,聽懂雞公碗發出的孤獨聲音。
2009-11-12 @ 17:00
cai:
妳真厲害,連康樂花園都去過,我中學時候就住在那裡呢!不過那Pasar Malam(夜市)還真的夠大!
從報上看到北京的雪景,嚇人啊!妳何時要來馬避寒呢?
2009-11-12 @ 17:37
那个夜市好长,开车路过都要走好久,很多好吃的东西,吃不过来哦
最近正在苦恼新年假期的出游问题,因为我的中医医生建议我这个冬季不要去热带,北方的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现在肠胃不太好,需要调养。怀疑我没口福去槟城吃喝了。
cai [會員] 2009-11-13 @ 14:52
cai:
真可惜啊!不過身體還得調養好,知而食,知而不食。
林金城 [會員] 2009-11-15 @ 09:11
所以我好郁闷啊,不过12月份您也不能来京,又错过了一次聚会的机会,希望您多来几次中国啊
现在的北京很冷,不过下雪的天,躲在温暖的家里,端一杯热茶站在落地窗前,抹开一片玻璃上的水汽,看飘飘洒洒的雪花在天空飞舞,也好美。
cai [會員] 2009-11-15 @ 18:52
林先生:
哈哈~ 原来此趟来槟是寻找好吃的apom...这篇真合我意,因为我很爱吃甜食...呵呵~ 下次可要去pulau tikus来趟apom大餐... 哈哈~ ^^
那“青龙apom balik"就坐落在康乐花园~ 之前一直听说很著名,结果在返槟之前去了一趟~ 排队排了很久,结果是还好~ 就是加了班兰汁的大型曼煎粿...而且外皮吃起来感觉绵绵的,不够扎实... 也有点类似面糊没熟透...

而茨厂街那少了玉米香蕉的娘惹Apom,竟然卖得比有馅的还贵...当时以为里头会有玉米香蕉,怎知是kosong的~ haha~

对了,我们这里还有一档革新的小型曼煎粿,不懂您有没有试过~
是可以随喜好加入咸的甜的辣的馅料,比如本人钟爱黑糖椰丝和鸡肉丝...还可加入cheese等等... 上个星期和同事出外午餐发现了久违的大型曼煎粿,摊主驾着货车出没,专卖白糖与黑糖曼煎粿...其使用的黑糖香味浓郁,好吃!还有就是可以拿着罐头玉米或鸡蛋请老板加料...一碟(就是整大片,这里称为"ji tia"(福建话)哈哈)只不过RM5,6~ 足可以当成一餐了~ 哈哈
Jessie Tan 2009-11-18 @ 10:02
cai:
經妳這麼一說,我倒懷念起北京的胡同來了,從沒見過雪中胡同,那一定很美。
12月份很忙,10天在台北,同時又跟著兩三個案子跑!不過由於工作關係,一月可能再到北京一趟,到時就可以聚聚了。
林金城 [會員] 2009-11-19 @ 09:40
Jessie:
原來“青龍”就在我老家的夜市裡,找一天去嚐嚐看。
檳城的小型曼煎粿變化無窮,值得大書特寫。
好奇的是,“一碟”吃得完啊妳!
林金城 [會員] 2009-11-19 @ 10:22
林先生:
呵呵~ 这里的那么大一碟肯定吃不完啦... ^^
不过以前在大学附近还真的买过一碟,友族经营的曼煎粿,不过是小碟的...所以一个人还是可以吃完...这里的我可不敢挑战~ 哈哈
Jessie Tan 2009-11-20 @ 13:36
Jessie:
嘩!其實看了上圖老板娘捧著的那“碟”,一切都在不言中:)
林金城 [會員] 2009-11-22 @ 22:23
金城哥,
青龙 Apom Balik 可以在安邦美华镇的夜市场找到。
时间是每个星期四晚上。
桂玲 [訪客] 2009-11-23 @ 09:00
桂玲:
謝啦!
周三在康樂,周四在安邦,
三是年少,四是童年,
怎麼它都擺在我生命中無法忘懷的地方?
2009-11-25 @ 21:58
我来访你啦!看到这喜欢的印度Apom和娘惹Apom肚子觉得好饿哦!可是这里买的都不比槟城的好吃。有机会下槟城要去尝尝你所介绍的这一档印度Apom.
widdy [訪客] · http://ruyige.blogspot.com 2009-11-26 @ 00:52
widdy:
謝謝到訪。我對亞羅士打相當陌生,要好好做番功課了。
希望能找到一些特色飲食,寫進我的下一本尋味地圖。
林金城 [會員] 2009-11-26 @ 09:54

回應頁數 : 1 2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知食份子

甘心做個無詩生活的生活詩人, 貪戀人間炊煙的知食份子

我的安樂茶飯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